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October, 2019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一)

Image
说来你不信,在美国首都住了20多年,游逛了15个国家的首都,这是我第一次到祖国的首都北京,我那蓝眼白肤的老公这回终于扬眉吐气地在我的老土地中国做起我的领导了。去过北京的人实在太多了,我怎么介绍北京都是菜鸟瞎嚷,让人见笑,所以这次不谈玩的东西,就谈谈菜鸟初访首都的印象。 来之前就一门心思要找家地段好、离景点近的酒店,这就订了王府井大饭店,房间的窗口看得到故宫、景山公园和北海公园的白塔,天气好的时候还能拉长镜拍到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大剧院和毛主席纪念堂。 首先没料到的是,酒店地理位置好没派什么大用处,北京人对距离的远近衡量尺度与别处不同,北京人说:“故宫很近,转个圈儿就到。”只是一个圈子兜一转就是半小时,地图上看看走三个街口就到的地方,原来要开15分钟车才行。第一印象:北京地大路长,连我这很能走长路的人都吃酸,看来游北京要做好经常乘车的思想准备。 正因为路漫漫其修远矣,我也跟着人群经常坐车,大家都往车里坐,北京的车多就不足为奇了,于是塞车成了家常便饭:天天是上班日,时时是高峰段。开车的人因经常堵车,心急火撩之下常与行人抢道,刚到京时,很遵守纪律地听红绿灯指挥,差点让拐弯抢道的大客车撞了,等熟悉点时才发现,过马路最安全的时候是跟汽车抢道时,可以不理会红绿灯。有回在王府井过马路又碰到大客车风驰电掣般地拐弯抢道,已经停下脚步的我们,突然发现一对高大的俄国男女昂首挺胸往车头冲过去,平时霸道惯了的司机这回碰到对手了,赶紧刹车,一阵尖锐的长啸声中,我们大家一道过马路,顺便狠狠地瞪上司机一眼,感谢不怕死的罗松面包!只是自己不敢变成罗松汤。©H.L.Glennie 有关文章: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一)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二)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三)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四)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五)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六)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七) 旅程随笔:  随“京油子”团京游一日(一) 旅程随笔:  随“京油子”团京游一日(二) 旅程随笔:  随“京油子”团京游一日(三) 旅程随笔:  随“京油子”团京游一日(四) 旅程随笔:  随“京油子”团京游一日(五) 行政廊里中外...

希腊行--那菩里昂

Image
那菩里昂(Nafplion)位于北伯罗奔尼萨(Northern Peloponnese),是爱琴海(Aegean Sea)边的一个海港,她曾经是希腊独立后的第一个首都,现在是希腊的旅游城,距 雅典 两小时左右的车程。有关那菩里昂的远古历史没有文字记载,但用从发掘出来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文物推算,那菩里昂的历史比 麦西内 (Mycenae)文明(相当于中国的夏朝)还早。 那菩里昂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眼前是碧蓝的爱琴海,身后是高山,顶上的卫城(Acronafpio)帕拉米狄堡垒(Palamidi)将那菩里昂防守得固若金汤。这里是也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谁赢得帕拉米狄堡垒,谁就掌握希腊。这里几度易主,先后由罗马(Roman)、拜占廷(Byzantine)、法兰克(Frank)、威尼斯(Venecian)、奥斯曼帝国(Ottoman Empire)和土耳其(Turk)控制。希腊独立战争时期,这里经历恶战,希腊人包围了那菩里昂整整一年,驻守在卫城中的土耳其人弹尽粮绝,最终希腊获得独立,在此建都,一直到1834年迁都雅典。 如今的那菩里昂卫城帕拉米狄堡垒由三个城堡组成,它们连成一体却风格各异,东端是法兰克堡,西端是拜占廷堡,最大的是东边的威尼斯堡。帕拉米狄堡垒高达700英尺,俯瞰爱琴海。攀着陡峭的999级石阶层层向上,爱琴海上的船舟岛屿和阿各思湾的碧海晴空尽收眼底。 山顶上,三个城堡蜿蜒连绵,置身其中,感觉山外有山,墙内有墙,要全部走完整个堡垒,最起码要一天,其中有些风景迷人处还需要点翻墙走壁的功夫才能上得去。 大海中,一个巨大的城堡波尔齐城堡(castle of Bourtzi)孤独地伫立,希腊独立之父依昂尼斯-卡波迪思特里亚斯(Ioannis Kapodistrias)领导的军队功下了这个城堡后,以此为据点协助包围占据那菩里昂和帕拉米狄堡垒的土耳其军队。 下山后,在那菩里昂充满浪漫气息的山城小街和海边大道上漫步,闻着露天咖啡巴里传出的香味;在层层迭迭的街梯上闲逛,细数形态各异色彩丰富的建筑风格:拜占廷、威尼斯、希腊(Greek)、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罗马…… 城里不缺教堂,教堂的建筑风格各异,有些看上去象清真教的建筑现在是希腊东正教(Greek Eastern Or...

希腊行--奥林匹亚

Image
再过几天奥运会就要开幕,突然心生灵感,何不从奥运会的起始点奥林匹亚(Olympia)开始,整理一下我的旅游照片,一来借此机会庆祝下奥运会,二来用奥运精神来激励我理出其他希腊风光的照片,讲些与这些风光有关的神话故事及其在当今世界的影响力(诸如 俄迪浦斯情意节 之类),甚为有趣。 奥林匹亚位于希腊大陆北伯罗奔尼萨(Northern Peloponnese)的西部。古希腊时代的奥林匹亚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它地处绿荫覆盖的克朗尼昂山脚(Kronion Hill)下的河谷,介于阿尔法奥斯(Alphaos)和克拉迪奥斯(Kladeos)两河之间。古时奥林匹亚的中心点是天神宙斯神殿(Sanctuary of Zeus)。虽说首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但发掘出来的青铜器文物显示出宙斯神殿早在几何时代(公元前8至10世纪)已被启用。 最初只有希腊本土人(奴隶除外)可以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后来罗马人也准许参加,罗马大帝尼禄(Nero)也参加了第211届奥运会,尽管他从马车竞技中摔下来,但还是“赢得”奖牌。 古时的奥运会允许外国人观看,但已婚妇女不论国籍都不准入场看赛,违者处以痛死刑,只有一个偷入赛场的女子得以幸免此刑,因为不光她所有的儿子都赢得奥运奖牌,她的丈夫和父亲也都是奖牌获得者。古时希腊重男轻女比起中国是有过之无不及,中国女人以前是母凭子贵就行,希腊人可不卖这帐,光肚子争气有何用? 还要血统(老爸要争气)缘分(老公要有能力且不休她回娘家)都到位 。 如今的奥林匹亚无法与古时的辉煌相匹配,整个昔日的赛场现在是个围墙环绕的遗址,里面满是记载着逝水流年的石墩、石柱、庙宇神殿和纪念碑的残垣以及古罗马浴池的遗痕。竞技场是个很普通的空地,和我中学里的风雨操场差不多大,周围空空如也。 天神宙斯神殿如今已不复存在,乱石中仅有一个标记显示出当初神殿的位置。天后赫拉(Hera)的神殿保留得相对好些,当年殿堂外的多里克风格的石柱如今依然挺立。 古希腊的建筑风格统称古典派(Classical),最明显的标记就是堂前的圆柱。圆柱共有两种:多里克(Doric)风格和依奥尼克(Ionic)风格。奥林匹亚遗址中的圆柱以多里克风格居多,这种圆柱中有横线,宛如一个个矮小的圆柱层层迭迭套上去形成的一根大圆柱。说真...

希腊行--蒙能瓦西亚

Image
蒙能瓦西亚(Monemvasia)在希腊语中意为唯一的入口。这是一个由一块1148英尺高的岩石组成的孤岛,位于希腊南伯罗奔尼萨(Southern Peloponnese)的东南端。该岛是因公元375年时的一场地震从希腊大陆分离出来的。蒙能瓦西亚与大陆之间由一条海堤道相连。 从南伯罗奔尼萨陆路进入蒙能瓦西亚时,只见一巨石从地中海上横空出世,乍看如一块无人居住的乱石。漫步走过一公里左右长的海堤路,才看见巨石中隐藏着城门洞,进入城门洞,便是希腊唯一 幸存 的石中城堡。 所有的房子都建在面海的山石上,建筑风格都是红瓦顶的地中海颜色与善用圆弧形状的拜占庭结构的结合。该城建于公元6世纪。现在的蒙能瓦西亚是希腊有钱人的避暑胜地。 象很多山城一样,蒙能瓦西亚的房子建在层层迭迭的山坡上。因为整座山是一块石头,山路即窄又陡峭,一条路一般最多只能三人并行。 城里的街道路面都是高低不平的鹅卵石路,空手走起来也吃力,穿旅游鞋走路也要集中思想慢慢地走,一不小心就可能失足。这绝对不是老弱病残人住的地方,就是青壮年人,下雪天在这地方走,没有点经验或本事也会被这路整得狼狈不堪。难走难辨方向是拜占庭城堡的共同特点,整个建筑思路以让敌人迷失在错综复杂的迷宫里为基础。 这样的城堡布局和街道空间当然意味着车辆无法在此立足。所有城堡内的一切运输活动都有马儿挑大梁,马也无法进入的小巷只能仰仗搬运工小弟了。 沿着峭壁七倒八颠地爬上山顶,可以俯瞰地中海和南伯罗奔尼萨的壮丽景观。山顶上曾经是拜占庭城堡中防守工事最坚固的至高点,如今是一片废墟,废墟的石墙和拱洞在猛烈的海风中制造出阵阵怪异的回响,让人顿生起“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叹。 穿过废墟的拱洞眺望希腊大陆上的南伯罗奔尼萨,蓝天、白云、灰色山岩、白房红顶、湛蓝的地中海、白色的沙滩,蒙能瓦西亚是诗是画,我是画中向外看画的人,耳际回荡着古时伤逝陈迹中的诗韵。 走下山坡,回到现实世界,在布满船儿的宁静港湾里,品尝着咖啡的香味,沐浴在夕阳下的灿烂余辉里 。 ©H.L.Glennie 有关文章: 希腊行--雅典及其卫城 希腊行--雅典的容貌 希腊行--奥林匹亚 希腊行--克里特 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