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一)
说来你不信,在美国首都住了20多年,游逛了15个国家的首都,这是我第一次到祖国的首都北京,我那蓝眼白肤的老公这回终于扬眉吐气地在我的老土地中国做起我的领导了。去过北京的人实在太多了,我怎么介绍北京都是菜鸟瞎嚷,让人见笑,所以这次不谈玩的东西,就谈谈菜鸟初访首都的印象。
来之前就一门心思要找家地段好、离景点近的酒店,这就订了王府井大饭店,房间的窗口看得到故宫、景山公园和北海公园的白塔,天气好的时候还能拉长镜拍到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大剧院和毛主席纪念堂。
首先没料到的是,酒店地理位置好没派什么大用处,北京人对距离的远近衡量尺度与别处不同,北京人说:“故宫很近,转个圈儿就到。”只是一个圈子兜一转就是半小时,地图上看看走三个街口就到的地方,原来要开15分钟车才行。第一印象:北京地大路长,连我这很能走长路的人都吃酸,看来游北京要做好经常乘车的思想准备。
正因为路漫漫其修远矣,我也跟着人群经常坐车,大家都往车里坐,北京的车多就不足为奇了,于是塞车成了家常便饭:天天是上班日,时时是高峰段。开车的人因经常堵车,心急火撩之下常与行人抢道,刚到京时,很遵守纪律地听红绿灯指挥,差点让拐弯抢道的大客车撞了,等熟悉点时才发现,过马路最安全的时候是跟汽车抢道时,可以不理会红绿灯。有回在王府井过马路又碰到大客车风驰电掣般地拐弯抢道,已经停下脚步的我们,突然发现一对高大的俄国男女昂首挺胸往车头冲过去,平时霸道惯了的司机这回碰到对手了,赶紧刹车,一阵尖锐的长啸声中,我们大家一道过马路,顺便狠狠地瞪上司机一眼,感谢不怕死的罗松面包!只是自己不敢变成罗松汤。©H.L.Glennie
首先没料到的是,酒店地理位置好没派什么大用处,北京人对距离的远近衡量尺度与别处不同,北京人说:“故宫很近,转个圈儿就到。”只是一个圈子兜一转就是半小时,地图上看看走三个街口就到的地方,原来要开15分钟车才行。第一印象:北京地大路长,连我这很能走长路的人都吃酸,看来游北京要做好经常乘车的思想准备。
有关文章: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一)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二)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三)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四)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五)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六)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七)
旅程随笔: 随“京油子”团京游一日(一)
旅程随笔: 随“京油子”团京游一日(二)
旅程随笔: 随“京油子”团京游一日(三)
旅程随笔: 随“京油子”团京游一日(四)
旅程随笔: 随“京油子”团京游一日(五)
行政廊里中外文化的磨擦(上)
行政廊里中外文化的磨擦(下)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一)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二)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三)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四)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五)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六)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七)
旅程随笔:
旅程随笔:
旅程随笔:
旅程随笔:
旅程随笔:
行政廊里中外文化的磨擦(上)
行政廊里中外文化的磨擦(下)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