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记忆径,重逢浦江滨(一): 台前幕后还乡团

 

我们当年这批向明中学的应届生有不少出了国门,去了世界各地,弹指间,去国二十载,时时听见大洋彼岸那头传来的轻柔的呼唤:“回来吧,那里有你青春的影子……”披着晨雾跨越国际时区线去追寻那青春的脚步,何等美妙!要是再有昔日故人旧友同行就更妙,可谓青春作伴好还乡。

“回来吧……”这细小的声音在越来越多海外同学的心中响起,组织“还乡团”回国开同学会的呼声就此应运而生,在国内的同学们早就你来我往,同学会更是家常便饭,于是境内境外一拍即合,决定在2007年10月金秋举行当年快速通道班(二班和四班)聚会。此提议诞生于去年11月中美同学网络视频会议,大家一致推举四班的曹俊作本次聚会的总指挥,老曹当仁不让,挑起了重担。

老曹发挥出当年作红团委员时练就的组织能力,凭他在沪的广阔人脉,启动了庞大的物流和人流系统,造就了我们前所未有的金秋盛会。

本次筹备过程中的物流变数(时间,场地,活动人数,交通工具,预算水准、通讯方式等等)非常多。时间主要是按美国同学的日程来定,因为“还乡团”中美国的比重最高,有七位同学。他们分别是二班的杨玮莉,叶园,班长陈耀,张家艾, 丁言愉,四班的崔晓宇和连辉。场地就由老曹去运作了。最难的要数活动人数了。不言而喻,参加的人数当然是越多越好,可两个班级中我们只找到一部分同学,找到的人中,有些无法前来参加,剩下的有些抱着“人多就参加”的态度还在观望……

大家先是群策群力,分头找人。老曹和二班的刘怡华挂帅,找到了许多人。二班的杨玮莉也在美国通过“遥控”请熟人在上海的老地址挨家挨户地查询,找着了陈维儿;四班的崔晓宇也打了许多越洋电话联络到包括李节在内的一些同学;二班的潘思忠此次脱不了身无法成行,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时时关心着聚会的进展,提供了黄军在沪的重要信息,还请连辉去沪时联络二班的吴玉倩……俞伟慧老师负责联络到六位老师参加聚会。

在各方努力下,“还乡团”不断壮大,除来自美国的七人外,还有来自日本的四班的李节和二班的黄军;从澳大利亚赶来的二班的叶加加。“还乡团”里除了上述这些“过江龙”之外,还有两位户籍不在上海的“地头蛇”--自日本回国公干再从北京专程回沪的四班的周维敏和在南京工作专程回沪的四班的茹雅珍。

在通讯方式和速度方面,本次筹备活动充满了挑战。国外同学都喜欢以电子邮件方式通讯,而且因要安排假期都需要一早就将一切计划好。国内的同学则更随意,一般不到时候不会去计划。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都不常打开电子信箱。这可难死老曹了:国外的同学问为什么这么一份简单的名单和议事日程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国内的同学则不明白老曹干嘛这么件事要杀鸡用牛刀地在那儿运筹帷幄,隔三岔五地催着他们确此定彼的,不就是到时候说走就走去参加同学会那么简单嘛。可怜老曹夹在中间,这边厢没几个人回复他,那边厢网上“鸡毛信”频频告急:“名单和议事日程何时能定?”

不止在通讯方式和速度上需要协调,在何时何地搞何种活动及如何合理预算方面也各有不同意见。重景者喜欢在月光下游览浦江,与昔日同窗一起分享一下上海之夜的风光旖旎;重情者希望将更多时间花在与旧友欢聚共话离别后上面;有些同学喜好对酒当歌,有些同学则“民以食为天”就知足常乐;出门上路是搭朋友们的顺风车还是包辆大客车……怎样在诸如此类的细节问题上求同存异都是让筹备者神费心的。

唉,做人难,做好人更难,做老好人难于上青天。老曹急得鼻尖上直冒汗。若是训练无素的人遇到这种“三明治”局面,非得依靠大量降压片来度日不可。幸亏老曹还记得以前当红团委员时学来的太极拳,短期内推拉托一下还能应付,长期嘛,船到桥头自会直。要不是刘怡华等同学即时解救,老曹这“三明治”恐怕要做到最后一刻。

经过大家的努力,“还乡团”终于顺利抵沪,与上海的同学大会师。此次聚会可谓盛况空前:聚会持续了三天;涉及三个场合;参加者踊跃;代表性强,包括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各类家庭,各种才能及风格。以下是有关本次聚会的简况:

聚会时限 自10月26日晚金钱豹(餐厅)鸣锣开道到10月28日向明(校)园息鼓收兵,历时三日。

聚会场合10月26日晚上海金钱豹餐厅中信泰富店晚餐、10月27日全天候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10月28日上午向明中学大欢聚、利苑酒家午餐会和浦江夜游。

聚会参加者 三天内共有60人出席,其中老师有七位:年级组长朱慧丽老师、英语老师徐洵先生、数学老师闻炘威先生、语文老师王世俐先生、政治老师俞伟慧先生、体育老师蒋洪生先生、向明中学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及政教处主任董宗诺老师。董老师这次代表校方为我们的聚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此特向董老师和学校致谢!

同学方面,因班长陈耀带头带得好(他一个月前刚从上海回美,又特地为此聚会卷土重来,这次越洋行程前后加起来才5天-想想那令人望而生畏的时差吧,精神真是可嘉!)二班总人数超过四班,共有 28人参加,“娘子军”有11位,“党代表”有17位。四班有老曹掌舵,也不甘示弱,共有24人加入,巾帼须眉,各执半边江山,一改二班“阳盛阴衰”的格局。

二班出席的女生按拼音(英语)字母为序分别为:陈维儿、华莺、刘怡华、邵琪、汪家敏、王淑敏、许怡、杨玮莉、叶园、张维萍、庄丽

二班出席的男生按拼音(英语)字母为序分别为:陈建平、陈闽前、陈星、陈耀、丁言愉,顾平凡、黄军、楼于广、平关雨、沈宏武、沈于田、王伟、徐汝兴、姚奇、叶加加、张家艾、邹燕

四班出席的女生按拼音(英语)字母为序分别为:崔晓宇、高小婕、蒋茜、连辉、邱蔚敏、瞿今兰、茹雅珍、宋榕华、王洁、徐志英,邹菡苹

四班出席的男生按拼音(英语)字母为序分别为:曹俊、李节、林峰、刘嘉华、王雷波、徐惠康、徐麟伟、杨磊、张悦农、周骏杰、周维敏、周志华

此次聚会还有一位佳宾-她是丁言愉同学漂亮的夫人孟洁。小孟为这次聚会立下汗马功劳,差不多每一张珍贵的集体照都出自她手。小孟很辛苦,一张集体照就要按十几个相机的快门,几十张集体照,要按多少次快门,你自己去合计吧。难怪老丁要在一旁大叫这次同学会杀掉他两张越洋飞机票, 其实他是在心疼夫人为大家拍照辛苦。我藉此机会代表大家向小孟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聚会所代表国家-七位来自美国,三位来自日本,一位来自澳大利亚,其余都是国内同学,他们中大多数都在上海。

聚会所代表的机构- 政府机关,跨国公司,自营企业,教育部门,医疗机构,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

聚会所代表的职业公务员,党政领导,市场开拓及营销,专业人员如医生,律师,顾问等,财会,金融,理财,保险,研究人员,统计行家,地产开发经营及管理,基础设施,各类工程技术,信息技术,提前退休者,全职持家者……

聚会所代表的家庭 传统家庭,丁克家庭,中外合璧家庭, 向明鸳鸯配家庭……

聚会所代表的才能- 组织能力,运筹能力,协调能力,通讯能力,应变能力,找乐能力……

聚会所代表的风格- 严肃,活泼,幽默,认真,扎实,随意,内象,外象,休闲,正规,运动,慵懒,懂事的大人,贪玩的小孩,循规蹈矩,标新立异,各类风格,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聚会活动- 自我介绍,报告展示,游戏娱乐,跳舞唱歌,爬山远足,游车过市,浦江夜游,聚餐尝鲜,摄景留影,师生交流,同学叙旧……

聚会具体情形- 容后与您分享!欢迎下次再访牛(娃娃)楼重温2007年金秋向明大聚会的实况转播和虚况构塑。谢谢各位到此一游。

附言:牛娃娃若在本文中误将同学们的姓名张冠李戴或遗漏的话,恳请各位原谅我的坏记性,向您致歉在先,请您务必通知我,我保证及时更正。谢谢各位海量包涵!


相关系列文章: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怀念邓鹏里老师(2014年1月4日更新)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