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画:罗马之忆、翡冷翠流影

旅行是一件美好的事,它不光是一场可以携带的盛宴,更是一个可以重温的美好往昔。除旧迎新之际,整理旧照时,发现多年前意大利之行照片,顿时勾起不少美好的回忆。有趣的是将当年的照片与现在同地的照片对比,可以看出时过境迁的痕迹。很多照片已经变色受损,底片也找不到了,赶紧将“幸存”的照片保护起来,自制视频,纪念此行,与家人和友人分享。视频解说是英语版,便于不懂中文的美国亲友听,省得我摆两个摊头搞两套家什;博文解说则用中文,便于不懂英文的亲友看,中英双语读者可以两者兼得,顺便发现错误的话拜托纠正一下哈。声音是鄙人嘀,不老也不嫩,不高亢也不低沉,不圆润也不细薄,录音质量却马马虎虎,初次录音,笨嘴笨舌,再加上鄙人说话从不打草稿不偷看猫纸,所以不太顺当,还望网友们海涵。

记得曾在文艺复兴的中心佛罗伦萨(Florence,又名Firenze,翡冷翠)流连于中世纪时的广场小巷,对人类文化精粹的宏大建筑季奥托钟楼(Giotto Bell Tower)和杜奥莫圆顶大教堂(Duomo)叹为观止;在强劲的冬日寒风中拾阶而上攀登钟楼将翡冷翠之艳尽收眼底。

最萦绕心际经久不息的记忆是阿诺河(Arno)的晨曦,流经佛罗伦萨的阿诺河象一缕轻宛的面纱柔柔地触抚著翡冷翠的冰肌玉肤,站在维奇奥桥(Ponte Vecchio)上伴著寒肃的晨风去迎接日出,拥抱这属于我的世界,由此开始美好的一天。


回到罗马,去体验一丝古罗马帝国时代辉煌之昔的余味。当然不能错过游人最火的景点,如罗马斗兽场。从斗兽场出来时,沿著一条叫“Senso Unigo”的路走回旅馆,走了半天旅馆还不见踪影,这才发现这“三兽乌泥狗”不是路名,而是意大利语“单行道”,真可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到达罗马还会迷路。斗兽场斜对面就是举世闻名的古罗马市政广场,广场一付美人迟暮的倦态,想当年呼风唤雨的恺撒大帝和渥大维曾在此运筹帷幄征服世界,如今古时的风光不再,留下的是世界的文化遗产和多姿多彩的历史。除了旅游热点外,罗马也不乏有意义的遗址故居,例如英国诗人伊利莎白。勃郎宁的故居,我仅有到此一游留影的时间。

罗马古道阿皮亚大道(Via Appia)不是旅游景点,但我俩斗胆叫了一辆计程车就去了,完全不顾节日期间找不到回程车的顾虑,想想当年胆子不小,那荒僻之地没有店家商铺,方圆几十里连个人影也看不见,更别说找旅馆投宿了,要是找不到车回市区的话,不知在寒冬的荒凉野外过夜是啥滋味。但上帝眷顾我们!在参观埋葬基督徒的地下墓穴(Catacomb)时与我们的新朋友卡罗和迪娜。米兰纳夫妇懈逅相遇,两位好友开车带我们回到罗马。

米兰纳夫妇还邀请我们去参加他们朋友的新年晚会,晚会的主人是罗马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叫皮埃尔。卡罗。皮埃尔家住市中心,宽敞优雅的家中云集了五十多个人,大人小孩玩在一起,跳了一晚上的摇滚舞,音乐全是美国的硬摇滚(hard rock)。期间大人们最热的话题是处决罗马尼亚的奇奥赛斯库,他夫妻俩是在圣诞节被枪毙的,处决全程都在电视里播出。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皮埃尔打开了香槟酒,然后一把抱起身旁的妻子葛拉奇亚转圈圈,大家边喝香槟边接吻贺新年。我们是生客,站在一旁观望,皮埃尔见状向我们走来,与我们拥抱,接著对我们说:“不好意思,我们意大利人的习惯是贺新年时要吻女宾的脸颊的。”唇边一缕轻风的意大利式问候迎来新的一年,卡罗、迪娜和葛拉奇亚也相继与我们相拥同贺。意大利人真热情,那种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让人感慨留恋,即使身在异乡,也让我们感到象家乡亲人那般的温暖和亲切。

有些美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去意大利时正值圣诞节时段,圣诞节那天是在梵蒂冈(Vatican)圣彼得大教堂前与万众一起渡过的,当时的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用十几种语言作了圣诞弥撒,令人难忘。

望著这些已经退色的照片,记忆又让往昔复活添彩。谨以此文此音画重温美好的时光,延续人生之旅中的良辰美景。
©H.L.Glennie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漫步记忆径,重逢浦江滨(一): 台前幕后还乡团

怀念邓鹏里老师(2014年1月4日更新)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