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布拉格之春(一):查尔斯桥上的遐思

站在建于1357年的查尔斯桥(Charles Bridge)上细细品尝著布拉格(Prague)的春天,是种享受;倚著石栏聆听弗尔塔瓦河(Vltava)柔情的呓语,却是无限的感怀。

(弗尔塔瓦河的呓语)


(查尔斯桥)


第一次知道“布拉格之春”这词汇是从老爸的《参考消息》上看来的,这个听起来很浪漫的词汇却表达了一段悲惨的历史:苏联入侵,捷克总理杜布切克遭囚禁,捷克人民唯一的声音--布拉格电台在腥风血雨中依然播音直到被武力打断。如今的布拉格之春浪漫多姿,引无数游人竞折腰。


布拉格(Prague)是欧洲少数几个得天独厚的城市,丰富的文化、宗教和人文历史将布拉格多姿多彩的建筑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布拉格躲过了二次世界大战的狂轰滥炸而完好无缺,又加上苏联强加于它的社会主义制度将捷克多年来搞得“一穷二白”而无资金“破旧立新”,历史文物得以幸存,布拉格因此成了欧洲最有怀旧价值的城市之一。

(布拉格市容)


置身于查尔斯桥(Charles Bridge)上眺望数布拉格城堡(Prague Castle),耳闻弗尔塔瓦河(Vltava)在脚下缓缓流动,感受到一种神祕诡异,桥上代表著时光穿梭机的30个石雕像仿佛将我们带回到18世纪。

(布拉格城堡)


(弗尔塔瓦河)


两岸无数教堂的哥特式尖顶拔地而起,构成一片尖顶之林。


看著那些伸向天际的尖顶向人间展示著神灵的威力,领悟到为什么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以及宗教的渗透会在中欧深根开花,为什么这片土地孕育了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弗朗兹-卡夫卡(Franz Kafka)和杨-胡斯(Jan Hus)。©H.L.Glennie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漫步记忆径,重逢浦江滨(一): 台前幕后还乡团

怀念邓鹏里老师(2014年1月4日更新)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