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维利亚之五:难忘的奇遇(西班牙)
塞维利亚是我们西班牙之行的第一站,也是此行的顶点,因为经历了一场美好的奇遇。假如说上帝如此关照我们,让天上掉下馅饼来餵我们,这场奇遇便是。到达塞维利亚时,因为还在倒时差,决定先不去景点,满街随意闲逛,熟悉地形。见到这栋漂亮的房子,顿觉惊艳,她的风格很独特,有新艺术派的精致和巴洛克的奢华,又有文艺复兴式的典雅,还有一丝穆代哈的浪漫痕迹,那朱丽叶式阳台(得名于“罗蜜欧与朱丽叶”)和帕拉泰因窗户充满地中海式南国风情。她看上去象一个小小的宫殿,又象一个私人会所。




全场掌声不断,演员们谢幕了好几次,就在大家快要散场时,舞台上飞出了无数只五彩缤纷的庞大汽球,那效果象是放烟火,孩子们高兴地欢呼雀跃,全场一起拍球,此起彼落,我们在包厢里也能拍到从下面顶上来或对面推过来的球。等球拍完,发现自己手臂好酸,没想到看戏也能健身。

散场后去后台见到了克里斯,这时他已经退去了脸上的浓妆,看到他的真面目才知道克里斯原来是个很漂亮的帅哥,一对湛蓝的眼睛象阿兰-德龙,太迷人了!没好意思开口找他拍照,因为他看上去还没从角色中走出来,一脸悲哀,那忧郁的神情真是很诗意的哦。我们想请他和沙夏吃饭,克里斯说很遗憾他们实在没时间,沙夏正在忙著清场收局,因为那是剧团在塞维利亚的最后一晚,次日一早他们就要启程前往科荣那(Coruna)。我们只好留下了我们的通讯地址,希望能够保持联系,然后告别。
可爱的克里斯和沙夏、热情的奥尔加、腼腆的戴维、严肃的娜塔利亚、哀怨的斯拉夫音调、别开生面的音乐剧深深地住进我们心中,与塞维利亚有关的记忆也因为这段奇遇而变得独一无二,期望某一天在世界的某个地方,或许是伦敦、或许是巴黎或许是上海,能再听到那熟悉的声音:”此地不准拍照。“到时我们大家一起来个大熊抱。©H.L.Glennie
牛娃娃要出门一阵,期间上网时间可能有限,对所有关注和来访的亲朋好友,娃娃回来后一定登门回访,谢谢大家!献上一首暂别的英文小诗,刚写的,没来得及翻译,以后再译,就当一份心意吧。
拿起相机,正要卡礤时,突然听见身后一个男人大喝一声:“此地不准拍照。”吓我一跳,相机差点掉下来,一时惊得直发愣,回头一看是两个男人,其中一个衣著古怪,粉红的T恤,头发象一堆麻绳,脸上鬼画符式的看不出他的年纪,另外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比较平常些。惊魂未定时,只听见大白猫好奇地问:“请问,为什么不能拍?”
两张恶狠狠的脸突然冲著我哈哈大笑起来,那中年人看著我说:“瞧把你吓的,看你那么专注认真,故意跟你开玩笑的。”我们四人顷刻间大笑起来。大白猫说:“我们正在好奇,这里是什么地方?”
中年人说是剧院,那古怪人说他们的剧团今晚就在这演出。哈,原来我们碰到演员了,怪不得他们演得这么逼真,吓我一大跳。古怪人问我们是否想进去参观一下,我们说求之不得了。于是大家相互介绍,中年人叫沙夏,是剧团经理,古怪人叫克里斯,是剧团的主角。他们乘演戏前的空档出去散步,正好撞到我们。
他俩领我们进剧院参观,沙夏逢人就指著我说:“这位是辉,是克里斯的妹妹,来自香港。”然后说大白猫是克里斯的妹夫,听者都笑笑,没人相信他的话。进入剧院,剧组人员正在清理剧场,装点舞台。
克里斯将我们介绍给这剧组里唯一的美国成员戴维,一位20几岁的小伙子,克里斯当著戴维的面说戴维来自三蕃市,是个男同志,搞得我们大家好尴尬,只好朝戴维笑笑,装作没听到,跟他握手道别。他俩带我们参观后台,接著是一路介绍不同的剧组人员。到了一个办公室门口,沙夏带我们擅自闯入,里边一个金发碧眼的中年女子,身材已经不大苗条了,约40几岁,一脸很疲劳的样子,看见我们一伙不打招呼就闯入,有点愠怒。我们有点害怕,沙夏则毫不理会,照例说我是克里斯的妹妹,然后将这女子介绍给我们,她叫娜塔丽亚,是剧团的导演。哭笑不得的娜塔丽亚敷衍了我们几句,就埋头工作了。
从娜塔丽亚那出来,他俩带我们去化妆室,沙夏还将戏装给我穿。我说要拍照,三个男人就站成一排让我拍,老公接著要我和他俩拍,我说我要跟克里斯拍,老公朝沙夏做了个鬼脸:“她不要你。” 沙夏故作失望地说:“唉,不要我拉倒。”克里斯则做出一付要熊抱的肉麻模样,引来两个男人的齐声抗议,沙夏大声嚷嚷说克里斯这两只魔爪伸得太长。
大家嘻嘻哈哈地拍完照。我对克里斯那麻绳般的头发产生兴趣,问他这头发是真还是假,他说是真的,上了一种胶,我问他能否让我摸一下,他说行,我摸了一下,跟麻绳的质地一样,毛糙糙有点扎手。我问他洗头是否要花很多时间,他说不必,跟一般洗头没什么两样,麻烦的部份是上胶,很费时间,所以一般他上了胶之后总要等一整天,戏演完后才洗头。
老公问的问题更到点子上,他问克里斯这剧组是否都是俄罗斯人,因为除了克里斯和戴维之外,大多数人的名字都是俄罗斯名字。克里斯说剧团来自西伯利亚,他本人来自津巴布韦,是在伦敦遇上剧组的,随团已经一年。我问他们演的是什么戏,克里斯说是音乐剧,但又跟欧美的音乐剧不同,是俄罗斯式音乐剧。我问这两者有什么差异,克里斯说三言两语讲不清楚。沙夏突然说:“你们想不想看戏?今晚我们有两场,9:30那场已经没票了,7:00那场还有票。”我们说当然想看。克里斯立刻说:“你们6:45分来剧院,找奥尔加拿票子。”那时已经5:30,老公说我们先回酒店梳洗一下,他们也要做准备演出。他俩送我们出来时特地找来奥尔加,一个20几岁的俄罗斯美女,金发碧眼,玲珑剔透,有点象库娃,说得一口很好的英语,奥尔加说好到时与我们见面。
6:30后赶到剧场,已经是人山人海,从海报上看到,该剧的剧名是“雪秀”。
见到奥尔加,她让我们先等等,显然票子一早售罄,沙夏和克里斯不领行情不知道,不过她说她在想办法,让我们别走。乘等待的时候,我们混到后台,只见一个个小丑打扮满脸画满鬼画符的演员匆匆进进出出,每个人都有既定的方向,我俩则象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傻傻地到处游逛,他们中不时有人跟我们挥手说:“Hello”,只是浓妆下我们认不出谁是谁,那时最怕的是撞到娜塔丽亚。等到快开演了,过道里已经没什么人了,奥尔加急匆匆地走来,让我们跟她上二楼包厢,她说楼下没票了,所以搞到一个包厢给我们。
他俩领我们进剧院参观,沙夏逢人就指著我说:“这位是辉,是克里斯的妹妹,来自香港。”然后说大白猫是克里斯的妹夫,听者都笑笑,没人相信他的话。进入剧院,剧组人员正在清理剧场,装点舞台。
克里斯将我们介绍给这剧组里唯一的美国成员戴维,一位20几岁的小伙子,克里斯当著戴维的面说戴维来自三蕃市,是个男同志,搞得我们大家好尴尬,只好朝戴维笑笑,装作没听到,跟他握手道别。他俩带我们参观后台,接著是一路介绍不同的剧组人员。到了一个办公室门口,沙夏带我们擅自闯入,里边一个金发碧眼的中年女子,身材已经不大苗条了,约40几岁,一脸很疲劳的样子,看见我们一伙不打招呼就闯入,有点愠怒。我们有点害怕,沙夏则毫不理会,照例说我是克里斯的妹妹,然后将这女子介绍给我们,她叫娜塔丽亚,是剧团的导演。哭笑不得的娜塔丽亚敷衍了我们几句,就埋头工作了。
从娜塔丽亚那出来,他俩带我们去化妆室,沙夏还将戏装给我穿。我说要拍照,三个男人就站成一排让我拍,老公接著要我和他俩拍,我说我要跟克里斯拍,老公朝沙夏做了个鬼脸:“她不要你。” 沙夏故作失望地说:“唉,不要我拉倒。”克里斯则做出一付要熊抱的肉麻模样,引来两个男人的齐声抗议,沙夏大声嚷嚷说克里斯这两只魔爪伸得太长。
大家嘻嘻哈哈地拍完照。我对克里斯那麻绳般的头发产生兴趣,问他这头发是真还是假,他说是真的,上了一种胶,我问他能否让我摸一下,他说行,我摸了一下,跟麻绳的质地一样,毛糙糙有点扎手。我问他洗头是否要花很多时间,他说不必,跟一般洗头没什么两样,麻烦的部份是上胶,很费时间,所以一般他上了胶之后总要等一整天,戏演完后才洗头。
老公问的问题更到点子上,他问克里斯这剧组是否都是俄罗斯人,因为除了克里斯和戴维之外,大多数人的名字都是俄罗斯名字。克里斯说剧团来自西伯利亚,他本人来自津巴布韦,是在伦敦遇上剧组的,随团已经一年。我问他们演的是什么戏,克里斯说是音乐剧,但又跟欧美的音乐剧不同,是俄罗斯式音乐剧。我问这两者有什么差异,克里斯说三言两语讲不清楚。沙夏突然说:“你们想不想看戏?今晚我们有两场,9:30那场已经没票了,7:00那场还有票。”我们说当然想看。克里斯立刻说:“你们6:45分来剧院,找奥尔加拿票子。”那时已经5:30,老公说我们先回酒店梳洗一下,他们也要做准备演出。他俩送我们出来时特地找来奥尔加,一个20几岁的俄罗斯美女,金发碧眼,玲珑剔透,有点象库娃,说得一口很好的英语,奥尔加说好到时与我们见面。
6:30后赶到剧场,已经是人山人海,从海报上看到,该剧的剧名是“雪秀”。
掀开那重重的红丝绒门帘,受宠若惊地走进包厢,一边有点担心自己穿得太休闲。在华府看歌剧时,肯尼迪中心歌剧院内从晚礼服到牛仔裤,穿什么衣服的人都有,但一般穿礼服的大都来自包厢,所以进入包厢我们有衣著是否得体的顾虑。包厢很大,能坐六个人,里边就我俩,包厢显得好宽敞。从包厢里望出去,可以看见剧院金碧辉煌,剧院不算太大,但里边的装潢和灯具都十分考究,再看别的包厢,里边没有穿晚礼服的人,都是休闲装,顿时心情轻松愉快起来,乘戏没开演,拍了几张照片。
不一会,音乐声奏响,全场肃静。场内灯光渐暗,舞台上闪现蓝光,一个穿黄衣的小丑舞动著扭曲的身姿迈向舞台,是克里斯!音乐是典型的斯拉夫小调,那出自钢琴黑键的半音,哀婉惆怅,让人一下子对小丑的命运产生恻隐之心。小丑随音乐在烟雾缭绕的蓝黑夜色中挣扎抗争,风声鹤唳,泪痕暗栖。整个音乐剧讲述的是这个小丑的故事,他的流浪经历、他受恶霸的欺凌、他助人为乐、他对爱情的渴望、他和伴侣的争吵与和解、他陷入无法挣脱的自我矛盾、他的死亡⋯⋯
整个音乐剧没有一句台词,除了音乐、歌唱和舞蹈之外,还有许多非传统的表达方式。比如,小丑对爱情的渴望是通过衣袍来表达的。小丑从他随身携带的箱子里取出一件挂在衣架上的长袍,衣架挂在一根柱子上,然后他将一顶草帽放在衣架的头上,衣架上的长袍随风飘动,小丑将长袍的一只袖子套进自己的一个手臂,随著音乐的情绪变化,衣袖中的手臂温柔地拥抱著小丑,那顶草帽背对观众,好像两人在接吻。再如,小丑手拿一个电话,拨音通话,先是用男声,然后换个位置,将电话拨动,通话后用女声,这里没有一句是正常说话,用的都是一些非语言的咿咿呀呀,但从音调、表情和肢体语言的变化中,观众可以知道这一对男女的所有通话内容:男女吵架分手,男的思念女的,拨通电话问好,但又不想道歉认错,因为他觉得自己没错;女的接电话,火冒三丈,狠狠训了男人一通;男人听了气坏了,摔了电话;女人哭了,男人心软了,但还不松口;女人继续埋怨哭诉,男人继续辩解,这次女的不象前次那般气焰嚣张,男的也稍微平息些;说著说著,两人都哭起来,男人心更软了,安慰女的,女的停止哭泣,但还不和好;男的终于道歉,女的笑了,两人和好如初,恩爱如常。
后来发现这种纯粹用声音语言来表达的方式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有了,象征主义表现派大师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是第一个在戏院尝试这种方法的人,意在寻求超越具象(包括语言)的表现方式,将音乐、绘画的线条和色彩、声音之间的界限彻底打破,无需中介具象的桎梏,抽象的表現方式(如音乐)可以直达心灵。现在康定斯基的同胞们继承了他的首创,令人欣慰。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剧应用了四维空间的表达方式。所谓四维,第四维在剧院中是触觉。小丑陷入无法自拔的苦恼中,他在台上不停旋转,黏上了挂设在舞台上的白色纤维网,他想挣脱,但因为身体向相反方向旋转,反而越转越陷得更深。他眼看彻底要被纤维网裹住,他一急之下连人带网地冲出舞台,踏上观众的椅背,一步步往后排跑,观众怕他摔倒,纷纷起身用手去接他,让他继续椅背之行。
那纤维网似乎有不断的伸张力,跟著小丑满场扩展,等到小丑完成了他的椅背之旅,整个剧场被纤维网罩住,观众席上一片欢腾,大人欢笑小孩大喊,观众头上身上都是纤维,这时中途休息,观众喊笑著挣脱纤维网,剧组人员前来“收拾残局”。
整个音乐剧没有一句台词,除了音乐、歌唱和舞蹈之外,还有许多非传统的表达方式。比如,小丑对爱情的渴望是通过衣袍来表达的。小丑从他随身携带的箱子里取出一件挂在衣架上的长袍,衣架挂在一根柱子上,然后他将一顶草帽放在衣架的头上,衣架上的长袍随风飘动,小丑将长袍的一只袖子套进自己的一个手臂,随著音乐的情绪变化,衣袖中的手臂温柔地拥抱著小丑,那顶草帽背对观众,好像两人在接吻。再如,小丑手拿一个电话,拨音通话,先是用男声,然后换个位置,将电话拨动,通话后用女声,这里没有一句是正常说话,用的都是一些非语言的咿咿呀呀,但从音调、表情和肢体语言的变化中,观众可以知道这一对男女的所有通话内容:男女吵架分手,男的思念女的,拨通电话问好,但又不想道歉认错,因为他觉得自己没错;女的接电话,火冒三丈,狠狠训了男人一通;男人听了气坏了,摔了电话;女人哭了,男人心软了,但还不松口;女人继续埋怨哭诉,男人继续辩解,这次女的不象前次那般气焰嚣张,男的也稍微平息些;说著说著,两人都哭起来,男人心更软了,安慰女的,女的停止哭泣,但还不和好;男的终于道歉,女的笑了,两人和好如初,恩爱如常。
后来发现这种纯粹用声音语言来表达的方式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有了,象征主义表现派大师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是第一个在戏院尝试这种方法的人,意在寻求超越具象(包括语言)的表现方式,将音乐、绘画的线条和色彩、声音之间的界限彻底打破,无需中介具象的桎梏,抽象的表現方式(如音乐)可以直达心灵。现在康定斯基的同胞们继承了他的首创,令人欣慰。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剧应用了四维空间的表达方式。所谓四维,第四维在剧院中是触觉。小丑陷入无法自拔的苦恼中,他在台上不停旋转,黏上了挂设在舞台上的白色纤维网,他想挣脱,但因为身体向相反方向旋转,反而越转越陷得更深。他眼看彻底要被纤维网裹住,他一急之下连人带网地冲出舞台,踏上观众的椅背,一步步往后排跑,观众怕他摔倒,纷纷起身用手去接他,让他继续椅背之行。
那纤维网似乎有不断的伸张力,跟著小丑满场扩展,等到小丑完成了他的椅背之旅,整个剧场被纤维网罩住,观众席上一片欢腾,大人欢笑小孩大喊,观众头上身上都是纤维,这时中途休息,观众喊笑著挣脱纤维网,剧组人员前来“收拾残局”。
下半场才是音乐剧的高峰,小丑继续他的流浪生活,他几经挣扎,越来越弱,最后在呼啸的严冬中离开人世,舞台上雪花飞舞风声鹤唳,乐声哀婉,动人心魄,全场沉浸在对那生命的哀悼中⋯⋯舞台上雪花有增无减,突然白雪从舞台上窜入观众席,纷纷扬扬,观众的座位上、身上、头上沾满了白色的“雪”,“雪”也飘进我们的包厢,这时才意识到“雪秀”的真正涵义,原来这四维戏剧将戏和观众融入一体,每个人都成了参与此剧的一部分。本来我一直不敢拿相机的,这时也不顾一切地开动了录像。“雪”不停地下,直到全场一片白茫茫,乐声在余音绕梁中消逝在虚无里(见视频)。
全场掌声不断,演员们谢幕了好几次,就在大家快要散场时,舞台上飞出了无数只五彩缤纷的庞大汽球,那效果象是放烟火,孩子们高兴地欢呼雀跃,全场一起拍球,此起彼落,我们在包厢里也能拍到从下面顶上来或对面推过来的球。等球拍完,发现自己手臂好酸,没想到看戏也能健身。
散场后去后台见到了克里斯,这时他已经退去了脸上的浓妆,看到他的真面目才知道克里斯原来是个很漂亮的帅哥,一对湛蓝的眼睛象阿兰-德龙,太迷人了!没好意思开口找他拍照,因为他看上去还没从角色中走出来,一脸悲哀,那忧郁的神情真是很诗意的哦。我们想请他和沙夏吃饭,克里斯说很遗憾他们实在没时间,沙夏正在忙著清场收局,因为那是剧团在塞维利亚的最后一晚,次日一早他们就要启程前往科荣那(Coruna)。我们只好留下了我们的通讯地址,希望能够保持联系,然后告别。
可爱的克里斯和沙夏、热情的奥尔加、腼腆的戴维、严肃的娜塔利亚、哀怨的斯拉夫音调、别开生面的音乐剧深深地住进我们心中,与塞维利亚有关的记忆也因为这段奇遇而变得独一无二,期望某一天在世界的某个地方,或许是伦敦、或许是巴黎或许是上海,能再听到那熟悉的声音:”此地不准拍照。“到时我们大家一起来个大熊抱。©H.L.Glennie
牛娃娃要出门一阵,期间上网时间可能有限,对所有关注和来访的亲朋好友,娃娃回来后一定登门回访,谢谢大家!献上一首暂别的英文小诗,刚写的,没来得及翻译,以后再译,就当一份心意吧。
The Autumn Joy
I want to enjoy
the autumn
Like what roses do to a garden.
Away from the dust of the urban,
I embrace the melody of the Sun.
Ciao! My dear web haven,
'Tis adios not goodbye.
Soon I'll return;
Bring the fresh air from the high.
Like what roses do to a garden.
Away from the dust of the urban,
I embrace the melody of the Sun.
Ciao! My dear web haven,
'Tis adios not goodbye.
Soon I'll return;
Bring the fresh air from the high.
牛娃娃原创西班牙文集:
匆匆一瞥萨克罗蒙地(西班牙)
圣尼古拉景台之精彩人生之一(西班牙)

西班牙:荣达在海明威的笔下永恒
西班牙:荣达与斗牛
西班牙:格拉那达之缘 (上)
西班牙:格拉那达之緣 (中)
西班牙:格拉那达之緣 (下)
阿兰布拉之昔日辉煌(西班牙)
阿兰布拉王宫及其往事陈烟 (西班牙)
阿兰布拉夏宫及摩尔遗梦 (西班牙)
漫步阿尔拜辛(西班牙)西班牙:荣达与斗牛
西班牙:格拉那达之缘 (上)
西班牙:格拉那达之緣 (中)
西班牙:格拉那达之緣 (下)
阿兰布拉之昔日辉煌(西班牙)
阿兰布拉王宫及其往事陈烟 (西班牙)
阿兰布拉夏宫及摩尔遗梦 (西班牙)
匆匆一瞥萨克罗蒙地(西班牙)
圣尼古拉景台之精彩人生之一(西班牙)
圣尼古拉景台之精彩人生之二(西班牙)
西班牙美食:伊比利克火腿
塞维利亚之一:西班牙之魂(西班牙)
塞维利亚之二:阿尔卡萨宫堡掠影(西班牙)
塞维利亚之三:大教堂世上第三(西班牙)
塞维利亚之四:逛四月集市节(西班牙)
塞维利亚之五:难忘的奇遇(西班牙)
塞维利亚之六:西班牙广场看西班牙(西班牙)
加泰罗尼亚(Catalunya 或Catalonia)大区:
赋予达利灵感的地中海魅力小城(西班牙)
达利夫妇与易加特港(西班牙)
爱巢之一:达利之家內观(西班牙)
爱巢之二:达利之家园景(西班牙)
达利剧院博物馆(上):超现实主义经典(西班牙)
达利剧院博物馆(下):超现实主义经典(西班牙)
达利故乡费格利斯的周末集市(西班牙)
迷失在比利牛斯山之一(西班牙)
迷失在比利牛斯山之二(西班牙)
西班牙美食:伊比利克火腿
塞维利亚之一:西班牙之魂(西班牙)
塞维利亚之二:阿尔卡萨宫堡掠影(西班牙)
塞维利亚之三:大教堂世上第三(西班牙)
塞维利亚之四:逛四月集市节(西班牙)
塞维利亚之五:难忘的奇遇(西班牙)
塞维利亚之六:西班牙广场看西班牙(西班牙)
加泰罗尼亚(Catalunya 或Catalonia)大区:
赋予达利灵感的地中海魅力小城(西班牙)
达利夫妇与易加特港(西班牙)
爱巢之一:达利之家內观(西班牙)
爱巢之二:达利之家园景(西班牙)
达利剧院博物馆(上):超现实主义经典(西班牙)
达利剧院博物馆(下):超现实主义经典(西班牙)
达利故乡费格利斯的周末集市(西班牙)
迷失在比利牛斯山之一(西班牙)
迷失在比利牛斯山之二(西班牙)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