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随笔: 随“京油子”团京游一日(一)
外地出生的新北京人虽说还没学到正宗老北京的爷们气息,那著名的“京油子”称号中的油水倒也没少流入外人田。我的长城一日游团差不多就是个“京油子”团。决定去长城一日游后就去酒店的大堂内订票,因为感觉上中旅的名声应该相对好一点,团游不管英文还是中文,一律350元。一日游只有两个景点:明十三陵和八达岭,历时八小时,再包午餐和门票。想想这旅程不错,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在景点。仔细问了下接送客地点,得知我是最后第二个上车,应该不会在车里泡蘑菇泡太久,就落单订票。订票的小姐说既然我中文说得贼流利,就去中文团吧。我想也是,英文团的导游内容可能不如中文团丰富,没多想就应承下来。
次日一早,见到了中旅导游小杨,她约30来岁,原籍安徽安庆,来北京已经十来年了,说话的口音里已带京腔。跟著小杨上了中巴,里面已有一打人,除了一个下车如厕的游客和刚上车的我,个个都张大著嘴巴呼呼大睡,真是还没动身就已经体会到那段驴游顺口溜三部曲:“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点拍照”。
细问下来才知道,这中巴已在京城里兜了一个半小时了,小杨说她早上五点就从家里动身了,也难怪其他团友们睡意朦胧。车子向西驶去,去接下一个客人,花了近一小时。待客人都到齐了,小杨开始宣告旅途日程,这时才知道我们先去十三陵,在那我们只有时间参观长陵,而不是13个陵都参观,接著去小人国,再去玉雕厂参观和吃午饭,下午去长城八达岭。心想这下完了,景点的时间肯定是少得没指望了,有点上当受骗的感觉,早知道十三陵的项目给砍掉了13分之12,代之以什么小人国和玉雕厂之类的累赘,我就不跟团了。不过既来之则安之,现在不高兴也没用,就定下心来“京游”一番吧,听小杨讲解旅游内容。
小杨讲故事很有一套,抑扬顿错,情节生动,古老京城的往事陈烟在她的唇际舌间飞扬复活:以前朝廷的大军胜仗归来时都是从安定门入城,浩浩荡荡,气势非凡;打了败仗归来则从东便门进入,而且是深更半夜悄悄入城的⋯⋯雍和宫是雍正皇帝做王子时的居所,占地999。7亩,当时每个王子都分得1000亩地,为什么雍正还留了三分地不用呢?有人问雍正为什么,他回答说:“做人凡事都要让人三分。” 这就有了让人三分的说法⋯⋯(不知这话象不象雍正说的,这人心狠手辣,但是又很聪明,再说他只说让三分,没说让更多,继承王位这种大事当然是你死我活啦,肯定不让的,但这不等于他小事情上会斤斤计较。)
车到西直门了,小杨说以前北京城的内墙和外墙共有N个城门,现在只剩下德胜门和正阳门,其余的都让毛主席下令拆了为造路开道。问她对拆除历史文物有何感想,小杨说不拆就没法造路,车子没处开。
随著车子在北京市区里东南西北地到处转悠,小杨俨然以老北京的口吻告诉大家,以前北京的阶层等级是以地域来划分的,以东长安街天安门广场为中心,向北是皇城,住那一带的人不言而喻都是皇亲国戚,东西两边是达官贵人住的,只有南边才是草根一族的聚集地。以前北京人要查一个人的血统高贵还是低贱,只需问一句话:“您老家住北京哪边儿啊?”一语中的,比查户口还管用。©H.L.Glennie
次日一早,见到了中旅导游小杨,她约30来岁,原籍安徽安庆,来北京已经十来年了,说话的口音里已带京腔。跟著小杨上了中巴,里面已有一打人,除了一个下车如厕的游客和刚上车的我,个个都张大著嘴巴呼呼大睡,真是还没动身就已经体会到那段驴游顺口溜三部曲:“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点拍照”。
细问下来才知道,这中巴已在京城里兜了一个半小时了,小杨说她早上五点就从家里动身了,也难怪其他团友们睡意朦胧。车子向西驶去,去接下一个客人,花了近一小时。待客人都到齐了,小杨开始宣告旅途日程,这时才知道我们先去十三陵,在那我们只有时间参观长陵,而不是13个陵都参观,接著去小人国,再去玉雕厂参观和吃午饭,下午去长城八达岭。心想这下完了,景点的时间肯定是少得没指望了,有点上当受骗的感觉,早知道十三陵的项目给砍掉了13分之12,代之以什么小人国和玉雕厂之类的累赘,我就不跟团了。不过既来之则安之,现在不高兴也没用,就定下心来“京游”一番吧,听小杨讲解旅游内容。
小杨讲故事很有一套,抑扬顿错,情节生动,古老京城的往事陈烟在她的唇际舌间飞扬复活:以前朝廷的大军胜仗归来时都是从安定门入城,浩浩荡荡,气势非凡;打了败仗归来则从东便门进入,而且是深更半夜悄悄入城的⋯⋯雍和宫是雍正皇帝做王子时的居所,占地999。7亩,当时每个王子都分得1000亩地,为什么雍正还留了三分地不用呢?有人问雍正为什么,他回答说:“做人凡事都要让人三分。” 这就有了让人三分的说法⋯⋯(不知这话象不象雍正说的,这人心狠手辣,但是又很聪明,再说他只说让三分,没说让更多,继承王位这种大事当然是你死我活啦,肯定不让的,但这不等于他小事情上会斤斤计较。)
(雍和宮內)
车到西直门了,小杨说以前北京城的内墙和外墙共有N个城门,现在只剩下德胜门和正阳门,其余的都让毛主席下令拆了为造路开道。问她对拆除历史文物有何感想,小杨说不拆就没法造路,车子没处开。
随著车子在北京市区里东南西北地到处转悠,小杨俨然以老北京的口吻告诉大家,以前北京的阶层等级是以地域来划分的,以东长安街天安门广场为中心,向北是皇城,住那一带的人不言而喻都是皇亲国戚,东西两边是达官贵人住的,只有南边才是草根一族的聚集地。以前北京人要查一个人的血统高贵还是低贱,只需问一句话:“您老家住北京哪边儿啊?”一语中的,比查户口还管用。©H.L.Glennie
有关文章: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一)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二)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三)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四)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五)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六)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七)
旅程随笔: 随“京油子”团京游一日(一)
旅程随笔: 随“京油子”团京游一日(二)
旅程随笔: 随“京油子”团京游一日(三)
旅程随笔: 随“京油子”团京游一日(四)
旅程随笔: 随“京油子”团京游一日(五)
行政廊里中外文化的磨擦(上)
行政廊里中外文化的磨擦(下)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一)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二)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三)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四)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五)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六)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七)
旅程随笔:
旅程随笔:
旅程随笔:
旅程随笔:
旅程随笔:
行政廊里中外文化的磨擦(上)
行政廊里中外文化的磨擦(下)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