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六)

北京是个文化气息很浓的大熔炉。 说她文化气息很浓,可以从众多的剧院、博物馆、大学、研究机构等略见一斑,其中夺人眼球的是五四大街拐角上有关各类文化艺术节的大型广告,占据整个街口,牛得很,颇有皇城的口气和风范。



北京文化的多元性也可以从各类古今中外风格的建筑物中体现出来,尤其是前卫意识很浓的现代派建筑物。这里是建筑师们的天堂,建筑风格不光创意无限,而且似乎也不受财政预算和民政因素的约束,建筑风格五花八门,有些看上去很不惜代价,有些看上去因为高度的关系,和周围的环境格调不甚融洽。

(天安门)


(鸟巢)


(水立方)


(王府井天主堂)

(北京北站)

京城的市容是旧貌新颜并存,但似乎有点喜新屈旧的味道。虽说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可陷在市中心高大的新建筑群中,显得有点中气不足。比较起来,美国首都华府的建筑风格相对规范一些,以基于古希腊式的欧式风格为主,华府市內所有建筑物的高度都不得超过国会山,以表示对国家机构的尊重,整体环境看上去和谐,但不如北京那样有生气。

(天安门广场在高楼林中)

(故宮比肩电视塔)

北京文化的多元性中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乏爷门气息。北京的某些机构和协会设于优雅古朴的四合院内,比如留某国家同学联谊会址,朱紅色油漆大门内是个大四合院,院内的建筑装饰和园林布局都和谐得很有点爷们味道,顾名思义,爷们是既有钱又有闲的,值得爷们玩的东西必须对他们而言是有情趣、增雅兴且消磨时间的,这些活动在非爷们看来可能有点迂腐和生锈。幽雅的园景把俺羨慕得差点插上一脚跨入门槛,终因缺乏爷们气概、怕看门的老汉把俺扫地出门而未敢造次。

初游北京的第六印象:京城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建筑风格令人向往,做精神贵族的滋味一定很美,这辈子做不成爷们,就自勉一下吧。©H.L.Glennie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漫步记忆径,重逢浦江滨(一): 台前幕后还乡团

怀念邓鹏里老师(2014年1月4日更新)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