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缘感素月,共话木心言(一)

博友素月君最近发的博文中收集了作家木心先生84句经典话语,令我既佩服又惭愧,佩服的是素月君如此快速地领会和传播先生的智人雅言;惭愧的是我至今还没有好好读过先生的大作。素月君收集的木心语录中有很多令我感悟思索,读他的文字就象是在读人,每读一次,视界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扩展。于是也学习素月君与大家分享的精神,列出我的阅读笔记与素月君和朋友们分享及共勉。先说素月君,她是一位令我期待和欢欣的好友。博海茫茫,各路人才,济济一堂,有失之交臂的,也有不期而遇的。能遇到就是有缘,缘能持续的就很了不起,缘能深化的则更令人感动感激:此博没白开,此生没枉渡。认识素月君是缘份天空赠予我的幸运。


素月君的文字精致凝练;色彩层次丰富;对工精美娴熟;节奏韵律悦耳;感情丰富具张力;意象和风格多样,能婉约细腻,也能豪情奔放;既能在技巧上高到钻在象牙塔里拥抱天空精工细琢想像境界中的阳春白雪,也能以济世情怀和博爱之心融入人间的现实世界,走出象牙塔亲吻大地。在她的诗笔下,自然界的一切都会鲜活起来,山会绕道,水会皱眉,雨会轻吟;仲夏午间的热流会象蒸笼中冒出的气浪那般朝你扑面而来⋯⋯她的诗境有时美好得介于现实与想像之间的无人之境,有时也真切得令人立刻置身于日常生活的息息相关中⋯⋯素月君还有很强的外语能力,俄语是她的第一外国语,英语是她的第二外语,如此语言天赋令人佩服羨慕。与她交流双语诗歌实是一件乐事。
素月君写得一手好诗好词好文,但她却很谦虚,似乎永远在学习和尝试新的东西。她很勤奋,学到什么新东西,都不忘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而复杂的东西经过她的手一整理就好像容易读多了。她收集的对联趣谈和有关诗词美学的讨论都是我经常反覆拜读的帖子。素月君的文字总能激起我很多感慨和共鸣。我很喜欢与她互动交流,每次总能从她那学到很多东西。她知识丰富,能聊的话题十分广泛且有深度,“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用来描述我的感触是再恰当不过了。

素月君的文字好像是在读她的人:亲切、清新、典雅、有正義感。她的网风超好,不仅认真读博友们的文章,写出来的点评也很用心思,一字一句都是真心诚恳的交流,有时候令人作深层思考,有时候将人的视线引向新的领域。她视力上有些吃力,如此诚待网友,令人感动。我也想借此机会,一来感谢她的热情关注和精美点评,二来也诚愿素月君注意多让视力休息,不要因为评阅网友的博文而给视力增加压力,反正大家都深知素月君的真心诚意。从我做起,尽管十分期待素月君的来访点评,还是祈愿朋友将保护视力摆第一。


素月君共收集了84条木心先生的语录,其中有许多让我拍案叫绝,也有一部分令我纳闷,更有一些我一时领会不了,还有一些我恐怕永远也领会不了,因为我永远也不会有相应的经历,比如吸烟和舞剑。读木心先生的大作需要一定的经历、阅历和文化背景,有些需要下笔如神者读万卷书后的阅历,另一些需要徐暇客们悠行万里路中的游历,还有一些需要岁月流年间吃尽万盘人生甜酸苦辣的练历。有时没到这种境界,自然理解不出个所以然。今天我就先说说我能感悟的语录,根据我的感悟度,我为有关语录加星,星数越多,说明我的感悟度和思考度也越活跃。其余的暂时留个未完成的空白,待日后有感时再填空。这些星是用来衡量我自己的主观感受,与先生语录的价值没有任何关联,本文只谈自己的读后感,无意评论先生的言论。旅途见缝插针,阅读笔记,凭感觉匆匆写就,没有条件研究考证,引证若有失误之处见谅。因为篇幅较长,分篇发布。

先生的84条语录大致可以归为几大类:人生(哲理、体验、感悟)、文学艺术和审美、爱情、作者与读者、羁旅生涯。当然这是一种简单的分类,目的是便于记忆,事实上每个类别之间都是相互交织的,正如先生其人一样,他是跨领域跨时空的奇才,一言一语都与人生脉搏的跳动息息相关,这也是读先生文字最大的乐趣,因为从中可以读到生命的经历,可以感悟人生的节韵。

1.好事坏事过后谈起来都很罗曼蒂克****

很值得回味的一句话,先生是从他的视角去看这问题的,他是一个罗曼蒂克的人,回首过去,当时过境迁,自己能云淡风清地认识庐山真面目时,岁月就好像是一樽佳酿,时日越长,往日的滋味无论甜酸苦辣就越罗曼蒂克,因为这些往事都穿著同一件衣裳:青春!反之,一个本身不怎么罗曼蒂克的人恐怕就很难有同样的感受,我们生活中时不时会遇到那些人格有点裂变的童鞋,回首过去,好事都是因为自己有能力,坏事都是因为社会上的种种不公。

2.懂得树 就懂得贝多芬**

树是生命的象征,根深叶茂,为人类造福。贝多芬是音乐的代名词,从初期的古典﹐到中期的浪漫﹐甚至触及二十世纪的后期弦乐四重奏。贝多芬是音乐的所有层面,贝多芬就是音乐!懂得树,懂得生命的根、枝、叶和盛衰,才能在音乐中发现美、产生共鸣、懂得贝多芬。

3.君子忧道亦忧贫

4.无审美力者亦无情*****

感同身受!无审美力者与机器人差不多,脑袋可以经过程序编排变得超级聪明和有效率,但这样的人缺乏一种感悟美丽的特质:感性!感性是需要培养的,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都是不择手段如何战胜别人,那感性的发展就永远停留在低级阶段,发现不了美的人再成功也不会幸福,不幸福的人大多没什么同情心,尤其是那些为了达到目标不惜受尽胯下之辱的人。在美国的初年常听到在餐厅打工的留学生们说,XX籍的老板最难对付,他们共同的思路就是不吃人间苦难成人上人,视瘧待为行善,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是在帮人成材,完全不理会此举会对人心理造成的伤害。这样的人怎么有能力发现美?对他们来说达到目标就是美。发现不了美的人对别人的苦境也不会有任何感觉和同情,这跟人的职业、学历和技巧没半点关系,审美力來自心,有技巧的人不一定有审美力,学音乐的药家鑫照样可以冷酷无情。所以木心先生此话可谓一语中的。

5.从前的那个我 如果来找现在的我 会得到很好的款待*****

能有如此感受也此生无憾了,先生是最有资格说这话的人了。逆境中执著地缔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并影响著下一代的人,在古希腊英雄主义的凯旋中浪漫地遨游于神奇的精神王国,让自己的生命在文字和绘画中延续永恒⋯⋯回首以往的艰难历程,先生能不爱从前的那个自我吗?



(照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会删除)

6.象火车铁轨边的蔓草那样的一生啊*****

落魄之人知音难觅的悲鸣!再有才华的人都需要一个有话语权的伯乐,伯乐是可遇不可求的,有时要隔世才能遇见伯乐。难怪先生对张爱玲所说的“成名要早”带著一份酸楚。木心先生还算是幸运的,因为有两位大名人陈丹青和朱伟从正反两方向的得力推广,再加上他也运气不错,写出来的东西锋芒不偏不倚,没触犯大环境,所以他得以在晚年享受荣华富贵。还有多少人才华也不亚于他,可是真的蔓草一生啊。伸开双手点点指头,光我就能数出半打这样的人。当然真金最终还是会发光的,只是当事者未必能象木心先生那样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蔓草萋萋兮,难酬壮志悽。

7.智慧是剑锋 才华是剑气 品德是剑柄

8.时代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一字之变,陈酒换新酿,从对时光华年流逝的感叹变成对世事的审视,少了的是惆怅,多了的是自嘲。这种态度带著幽默感,让人笑中带点无奈,虽说不乏沧桑感,却比九斤老太那“一代不如一代”的论调境界高多了。我觉得一个人有没有变老不在于年龄,而在于对生活的态度,变老的最显著标志就是事事看不惯年轻人,忘记自己当年也曾经荒唐过。

9.好像《红楼梦》这部书是红学家写的

10.思想家一醉而成了诗人 一怒而成舞蹈家*

对前半句有点理解,后半句则令我一头雾水了。诗人差不多都是思想家演变出来的,陶醉中那流动的思想慢慢变成了诗。为什么“怒”会催生出舞蹈家,这得问我的舞蹈家朋友了,我真地不懂先生为何如是说。

11.岂止是艺术家孤独 艺术品更孤独*****

彻底有共鸣!孤独是凡人与神灵亲近的必然之径!有人说艺术家是最接近上帝的,艺术品更是上帝通过艺术家之心之眼之手演绎出的视觉或听觉印象,驾凌于凡人之上,能不孤独吗?伟大的艺术家们都是孤独的,他们中很多人在世时作品不为人所理解,就算飞黄腾达如达利般的幸运儿也是在孤独和被剥削的心境中度日,另一位幸运儿康定斯基也是在众人(包括他的知音和追随者加布利埃。蒙特)离去后孤独地杀出一条抽象派的血路。



12.我之为我 只在异人处***

要是人人大同,就不存在“个人”这个概念了,个性当然意味著“异人处”,有个性才有“我”,否则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13.大观园招宴 红学家还是不赴为妙 要行令联句的哩

14.绝无幽默感的人 是罪人

15.提倡幽默 是最不幽默的事*****

这句话本身就蛮幽默的,“提倡”意味著幽默感是一种技能,可以象搞运动那般号召并加以控制的,这很可笑,幽默感是天生的,没有幽默感的人学死了都幽默不起来,有幽默感的再受压制还是能见缝插针不断搞出新意思来。
(待续)

素月君雅评:


呵呵,娃娃君的博客读得我大汗淋漓!真是惶恐不安呵!
我相信娃娃君文中所言皆出自肺腑,可也许是时日短暂娃娃君还没有看透我这虚弱的本质。想我这浅陋之人却得娃娃君频频眷顾,本来已经令我窃喜不已,没承想娃娃君竟如此抬爱!既令我如沐春风,又使我忐忑不安。由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社会经历,正如木心先生所言“时代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我们就是那被时代无情抛弃的一代,心里总是虚虚地揣着一段悲剧情怀,总是想把那段蹉跎的岁月打个补丁,可面对这信息时代又如何补得上呵!
也许有此经历和情怀便对一些事物有着明显的爱恶,心灵上的那根弦相对地也较常人脆弱,稍有风一吹便呜呜作响。对木心便是这样一种感情。当然也是有幸认识娃娃君才得以知晓和了解木心先生,为此再次表示感谢!

娃娃君,我有着很隐秘的自卑感,我与您、与浮生君皆不可同日而语,不是我不识好歹的狂妄,而是你们善良美好的人文关怀才使得我能如此亲近的与你们交流。我们之间有着时间与空间知识与学历上的距离与差异,可我们的心依然可以贴得很近,并且“相知何必曾相识”。你们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不仅是知识还有友情。如果说到网络的受益者,我是最大的受益者了.....

娃娃君的这篇美文,本来我是想转发到我的博里珍藏起来的,可我实在是没有这个勇气。我已全部复制保存在我的电脑上,同时也永远珍藏在我心里!

对木心的上述语录,最喜欢的几句:
1.好事坏事过后谈起来都很罗曼蒂克****
4.无审美力者亦无情*****
5.从前的那个我 
如果来找现在的我 会得到很好的款待*****
6.象火车铁轨边的蔓草那样的一生啊*****
8.时代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9.好像《红楼梦》这部书是红学家写的
11.岂止是艺术家孤独
艺术品更孤独*****
13.大观园招宴 红学家还是不赴为妙 要行令联句的哩15.提倡幽默 是最不幽默的事*****
我想这带五星的也是娃娃君最喜欢的吧?真是余韵袅袅,绕梁三日而不绝.....


牛娃娃回评:
哈哈,让姐姐读得大汗淋漓,罪过罪过。回归正经话,这确实是我的肺腑之言,素月姐姐总是那么谦虚,所言“虚弱的本质”我看不出来,只感觉到姐姐的真性情,或许我是识得庐山真面目,只缘不在此山中呢。网络就是这点好,将趣味相投的人聚在一起,只有在真正想说话的时候才说。

你所说的与时代有关的悲情,我能理解,生活是不公平的。那蹉跎岁月很特别,音尘中有多少悲情和往事无人知晓真相,那段经历也造就出不少象您那样优秀富于人文精神之光的人。钟阿城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是披著故事外衣的艺术品,《棋王》中那场酣战至今令我激动。。。其实姐姐的文字那么好,也可以写写那个时代,让后人对那个年代有个感性的印象,当然这类题材写的人不少,但视角似乎都过于戏剧化,故事生动但思索不力。。。


文中打五星的是让我思考最活跃的,从这意义上说是最喜欢的。而星数少的也有我很喜欢的,比如后面的“桃红李白”段,我很喜欢,但由于功底差,不能完全掌握其中的奥妙。
没打星的是我不太理解的,比如你列出的第9句,我是5年级时看的《红楼梦》,所以看到这段就说不出什么了。第13句我也说不出,主要是不了解红学家,倒是记得书里行令的一些情节,王熙凤不懂平仄,最先出了一句,效果很搞笑的。。。其实我是因为不知天高地厚才敢将感想见诸于文字的。另一方面也是实际的考虑,我必须有笔录才能真正学到手,反正我这东西看的人不多,也不怕出丑。碰到有文字缘的,还可以聊几句。文字缘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有些人的文字让人触动心弦,有些激励人思考,有些引领人扬起风帆驶进航向未知的精神之海。。。

素月君回复:

娃娃君好!木心先生关于红楼的两句语录我是这样理解的不知对也不对,说出来请君斧正。

9.好像红楼梦这部书是红学家写的。

这句话可从两个方面理解,其一,是说红楼梦内涵丰富不光是字面上的表述;其二,是说红学家各派各说各的理解,有的甚至是奇谈怪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也是人们所说的:一部红楼梦养活了大批红学家。我的理解偏重第二种,再细品此语录似有讽刺意味在内。

13.大观园招宴 红学家还是不赴为妙要行令联句的哩。

如果上句的第二种理解成立,那么此语录也就不难理解了。看来有的所谓的红学家是为木心瞧不起的,他们连行令联句也应付不了还大谈红楼,也不怕大观园里的小姐丫鬟们取笑,他们的面子何保?...... 不知我理解的对否,还请指正。当然同是红学家也不可同日而语,象周汝昌这样的红学家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他的诗词写得好,二十几岁在燕大读书时就被张伯驹引为忘年交,张先生出书时还是请周写的序。象当下一些专业和业余的红学家,就有瞎掰之嫌:)如果这些人看到我们这样解释先生语录,还不气个半死:)。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漫步记忆径,重逢浦江滨(一): 台前幕后还乡团

怀念邓鹏里老师(2014年1月4日更新)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