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随笔: 随“京油子”团京游一日(四)
玉雕厂和午饭占去近两小时,到长城八达岭时已经是下午一点半了。
最靠近滑车站的停车场已不让新来的车辆入内,所有的车都统统赶去山下停车场,从那里再回到滑车站起码要走20分钟。小杨对司机说,让他把车停在路中央,她下车去求路管。路管是个40来岁的男人,很不耐烦地挥手让她跑远点。小杨毫不气馁,上车找了客人中一个抱著小孩的少妇,于是路中央两个女人一个小孩,一边一个对著路管拉拉扯扯,说个没完,路管还是无动于衷,司机沉不住气了,示意小杨放弃,不料小杨上车后拿了一瓶矿泉水又下车了,这回看见她硬将水瓶往路管手里塞,路管先是扔了瓶子,小杨拾起再塞,路管这回收下瓶子了,没过两秒钟就让我们的车进场了。显然小杨每天都要这么求人,她说前日她还真地向路管磕头了,因为车上有个80岁的老太。再前一日,她连磕头都不管用,因为车上没有老小。全车人都为不愿随便放弃的小杨鼓掌。
坐滑车双程每人再加收60元,排队15分钟。小杨乘等待的空隙,指著前方烽火台下的一棵树说,这就是当年毛主席站在树下拍了那张著名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照片的地方。
长城上游人如织,走不快,感觉不到那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心旷神怡。有个男孩一边走一边嘟哝:“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也未必是好汉。”惹得他的小女友大笑。过了烽火台,游人开始稀少起来,景色因为没了游人做陪衬也更宏伟壮观,可惜兴头上却要回头去停车场赶回程车了。
说好下午三点启程回市区的,可就是有不识相的驴友,拖了40分钟才回来。小杨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推销术,这回是动员大家坐地铁,可惜无人响应。车子进入市区,放下几位客后继续在挤塞的路上缓行,两个小时后,香港父女第一个沉不住气,提出要去地铁站,同车的台湾人立刻响应,我也心动了,准备和他们一起下车。不料,司机说前面地铁站不能停车,就将车停在路中央的大圆环边,周围来自东南西北的车辆川流不息,看这架式不知猴年马月才能穿过众多车道绕过车流抵达“彼岸”,临时改变主意留在车上打盹。
大小港台同胞下车后,客人中只剩下我和那两个让全车人等了四十分钟的家伙。车子过了西站,已经看得见这两条友的酒店了,小杨催促两人快点下车,因为绕到酒店大门的这点短路至少要开半小时,这两人动心了,只是车子开在外档,离行人道还差三四条车道,但看看车窗外边车流慢得象窝牛似地爬行,也就答应下车了。真是造化弄人,他们一下车,车流就突然加速流动起来,两人陷在几公里长的大巴士车道之间动弹不得,他们朝司机招手,希望这正宗的老北京能停车“救兄弟一把”,让他们再上车,小杨这时打开车窗,对两人大声说:“你们朝大巴的司机挥挥手,他们会停车让你们过的。”
我听了心里直发笑:Good luck!大巴司机连红灯都要闯(见《初游北京印象:一》一文),这两条友又算何方神圣?挥下手就能让N个高速车道上的大巴司机们为他们让道了?发笑之余,觉得小杨有点在报复这两人让我们大家久等,果然她说:“我早就叫他们坐地铁了,就是死撑著,他们住的地方最远又最塞车,还要迟到40分钟,否则我们也许能避开繁忙交通时段⋯⋯”,看来现在这两人大概要在黄昏的北京高速车道上尝尝等待的滋味了,说实话我还真耐不住有点幸灾乐祸,谁让他们迟到,把我也一起害进去,不过又觉得小杨整人也有点过分,天色渐暗,让人站在这没有红绿灯的高速车道的大巴夹缝里等,出了交通意外就不好了,最理想的是找个安全的地方,比如路中央的大圆环绿地,让两人很耐心且血压保持正常地等待过马路的时机。小刁模子小打小闹玩玩过个瘾算了,叫人冒险就不好玩了。看来这个杨导游辣手起来可以把人修理得胆颤心惊的,有那么点顺我者昌的味道。
现在我就是车上唯一的客人了。本想好好睡会儿的,却对小杨和司机的对话感起兴趣来,谈话的内容涉及长城上边的收费厕所。小杨告诉司机台湾人对长城上边的收费厕所不满,说里面的工作人员只知道收每人五毛钱,却没人打扫厕所,里面臭得气也透不过来,这种地方免费使用都不合格,居然还要收费。司机回答:“我见过一个人,他告诉收费的,等他出来后再给钱,收费的让他进去了,他用完厕所后就一溜了之,不给钱了,这人真聪明。”说完哈哈大笑。
我也想笑,这收费的人真蠢,多么荒谬的逻辑,等他从里边出来了再给钱?难道还指望他去便池取钱不成?小杨则说:“现在这样的人毕竟不多。”倒也是,才五毛小钱,谁去花那心思,但细想想,司机说那人聪明也有道理,这厕所显然是在凭地理位置巧取豪夺,这厕所比农村猪圈旁边的简易厕所还臭,既然没人打扫,就不应该乘人之(内)急要钱,游人入长城都是买了票的,已经为包括厕所在内的基础设施埋了单了,这个不付钱撒霸王尿的贪小便宜者或许从违反规章上获得的心里满足远远大过省下的五毛钱所赢得的购买力,至少他不会象台湾人那样抱怨了。
既然睡不著,就和他们聊起天来。原来做他们这行是很辛苦的,每天都是起早贪黑,起多早,贪多黑,取决于客人所在酒店的位置,比如我们这一团就属于位置不好的,每个人都东南西北散在京城的各个角落,光接送客人就要花整整六小时,前日小杨送走最后一个客人是晚上10点,早上五点就要出门了,接第一个客人。他们一年365天没有休息日。司机说他真希望这次猪流感闹得象非典(SARS)那样凶才好:“非典那阵多好啊,没人旅游,天天在家睡懒觉,甭提有多舒服了”。小杨的儿子才1岁,由她的父母照顾,不过她一有空就会用手机和儿子通话,旅途上她已见缝插针和家里通了好几次话了,和儿子说起话来,一脸慈母相。了解了一点情况后,我对两人的印象也因此缓和些,也难怪他们,在这种强度下工作,要让人服务态度好也很难。看来驴游质量差还是中旅的错,它的价钱比别处收得高,多派几部车针对特定区域的客人接送也是应该的。 ©H.L.Glennie
最靠近滑车站的停车场已不让新来的车辆入内,所有的车都统统赶去山下停车场,从那里再回到滑车站起码要走20分钟。小杨对司机说,让他把车停在路中央,她下车去求路管。路管是个40来岁的男人,很不耐烦地挥手让她跑远点。小杨毫不气馁,上车找了客人中一个抱著小孩的少妇,于是路中央两个女人一个小孩,一边一个对著路管拉拉扯扯,说个没完,路管还是无动于衷,司机沉不住气了,示意小杨放弃,不料小杨上车后拿了一瓶矿泉水又下车了,这回看见她硬将水瓶往路管手里塞,路管先是扔了瓶子,小杨拾起再塞,路管这回收下瓶子了,没过两秒钟就让我们的车进场了。显然小杨每天都要这么求人,她说前日她还真地向路管磕头了,因为车上有个80岁的老太。再前一日,她连磕头都不管用,因为车上没有老小。全车人都为不愿随便放弃的小杨鼓掌。
(烽火台)
坐滑车双程每人再加收60元,排队15分钟。小杨乘等待的空隙,指著前方烽火台下的一棵树说,这就是当年毛主席站在树下拍了那张著名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照片的地方。
(烽火台旁的“好汉树”)
长城上游人如织,走不快,感觉不到那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心旷神怡。有个男孩一边走一边嘟哝:“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也未必是好汉。”惹得他的小女友大笑。过了烽火台,游人开始稀少起来,景色因为没了游人做陪衬也更宏伟壮观,可惜兴头上却要回头去停车场赶回程车了。
说好下午三点启程回市区的,可就是有不识相的驴友,拖了40分钟才回来。小杨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推销术,这回是动员大家坐地铁,可惜无人响应。车子进入市区,放下几位客后继续在挤塞的路上缓行,两个小时后,香港父女第一个沉不住气,提出要去地铁站,同车的台湾人立刻响应,我也心动了,准备和他们一起下车。不料,司机说前面地铁站不能停车,就将车停在路中央的大圆环边,周围来自东南西北的车辆川流不息,看这架式不知猴年马月才能穿过众多车道绕过车流抵达“彼岸”,临时改变主意留在车上打盹。
大小港台同胞下车后,客人中只剩下我和那两个让全车人等了四十分钟的家伙。车子过了西站,已经看得见这两条友的酒店了,小杨催促两人快点下车,因为绕到酒店大门的这点短路至少要开半小时,这两人动心了,只是车子开在外档,离行人道还差三四条车道,但看看车窗外边车流慢得象窝牛似地爬行,也就答应下车了。真是造化弄人,他们一下车,车流就突然加速流动起来,两人陷在几公里长的大巴士车道之间动弹不得,他们朝司机招手,希望这正宗的老北京能停车“救兄弟一把”,让他们再上车,小杨这时打开车窗,对两人大声说:“你们朝大巴的司机挥挥手,他们会停车让你们过的。”
我听了心里直发笑:Good luck!大巴司机连红灯都要闯(见《初游北京印象:一》一文),这两条友又算何方神圣?挥下手就能让N个高速车道上的大巴司机们为他们让道了?发笑之余,觉得小杨有点在报复这两人让我们大家久等,果然她说:“我早就叫他们坐地铁了,就是死撑著,他们住的地方最远又最塞车,还要迟到40分钟,否则我们也许能避开繁忙交通时段⋯⋯”,看来现在这两人大概要在黄昏的北京高速车道上尝尝等待的滋味了,说实话我还真耐不住有点幸灾乐祸,谁让他们迟到,把我也一起害进去,不过又觉得小杨整人也有点过分,天色渐暗,让人站在这没有红绿灯的高速车道的大巴夹缝里等,出了交通意外就不好了,最理想的是找个安全的地方,比如路中央的大圆环绿地,让两人很耐心且血压保持正常地等待过马路的时机。小刁模子小打小闹玩玩过个瘾算了,叫人冒险就不好玩了。看来这个杨导游辣手起来可以把人修理得胆颤心惊的,有那么点顺我者昌的味道。
现在我就是车上唯一的客人了。本想好好睡会儿的,却对小杨和司机的对话感起兴趣来,谈话的内容涉及长城上边的收费厕所。小杨告诉司机台湾人对长城上边的收费厕所不满,说里面的工作人员只知道收每人五毛钱,却没人打扫厕所,里面臭得气也透不过来,这种地方免费使用都不合格,居然还要收费。司机回答:“我见过一个人,他告诉收费的,等他出来后再给钱,收费的让他进去了,他用完厕所后就一溜了之,不给钱了,这人真聪明。”说完哈哈大笑。
我也想笑,这收费的人真蠢,多么荒谬的逻辑,等他从里边出来了再给钱?难道还指望他去便池取钱不成?小杨则说:“现在这样的人毕竟不多。”倒也是,才五毛小钱,谁去花那心思,但细想想,司机说那人聪明也有道理,这厕所显然是在凭地理位置巧取豪夺,这厕所比农村猪圈旁边的简易厕所还臭,既然没人打扫,就不应该乘人之(内)急要钱,游人入长城都是买了票的,已经为包括厕所在内的基础设施埋了单了,这个不付钱撒霸王尿的贪小便宜者或许从违反规章上获得的心里满足远远大过省下的五毛钱所赢得的购买力,至少他不会象台湾人那样抱怨了。
既然睡不著,就和他们聊起天来。原来做他们这行是很辛苦的,每天都是起早贪黑,起多早,贪多黑,取决于客人所在酒店的位置,比如我们这一团就属于位置不好的,每个人都东南西北散在京城的各个角落,光接送客人就要花整整六小时,前日小杨送走最后一个客人是晚上10点,早上五点就要出门了,接第一个客人。他们一年365天没有休息日。司机说他真希望这次猪流感闹得象非典(SARS)那样凶才好:“非典那阵多好啊,没人旅游,天天在家睡懒觉,甭提有多舒服了”。小杨的儿子才1岁,由她的父母照顾,不过她一有空就会用手机和儿子通话,旅途上她已见缝插针和家里通了好几次话了,和儿子说起话来,一脸慈母相。了解了一点情况后,我对两人的印象也因此缓和些,也难怪他们,在这种强度下工作,要让人服务态度好也很难。看来驴游质量差还是中旅的错,它的价钱比别处收得高,多派几部车针对特定区域的客人接送也是应该的。 ©H.L.Glennie
有关文章: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一)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二)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三)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四)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五)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六)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七)
旅程随笔: 随“京油子”团京游一日(一)
旅程随笔: 随“京油子”团京游一日(二)
旅程随笔: 随“京油子”团京游一日(三)
旅程随笔: 随“京油子”团京游一日(四)
旅程随笔: 随“京油子”团京游一日(五)
行政廊里中外文化的磨擦(上)
行政廊里中外文化的磨擦(下)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一)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二)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三)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四)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五)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六)
旅程随笔:初游北京印象(七)
旅程随笔:
旅程随笔:
旅程随笔:
旅程随笔:
旅程随笔:
行政廊里中外文化的磨擦(上)
行政廊里中外文化的磨擦(下)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