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老人的幸福度真地比18岁人高吗?

纽约时报今天的一个标题吸引了我的眼球:人的幸福感与年俱增。2008年盖洛普(Gallup,美国最牛的普查机构)在美国34万人中作了一项幸福普查,普查对象是18岁至85岁的人口群,结果出人意外:85岁老人对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超过18岁的人。普查以电话方式进行,问卷的范围包括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家庭资财状况和家庭最新动态。具体提问方式有以数字来衡量的总体生活质量和以回答是否来确定的心理状况。

普查发现,18岁的人一开始感觉良好地踏入社会,自此压力感渐增,22岁时压力感达到顶点,自此逐渐下降到85岁时的低谷。担忧感一直伴随人生,在50岁时达到高峰,然后剧烈下降。愤怒感随着小愤青年岁的增长而递减,18岁时是高峰。悲伤感在50岁时达到顶点,然后下降,到73岁时又缓慢增长至85岁(更老的人群组不计在内)。欢乐感和幸福度在18岁和50岁时段内递减,接着逐渐增长至75岁,然后微微递减,但不会超过50岁时的低点。英国心理学家安德鲁-奥斯瓦尔德(Andrew Oswald)为此下达了人类的福音:“令人鼓舞的是我们可以指望我们80岁初期的生活会比20岁时更幸福满足。”

我觉得这项报告很有趣,原因有二。

第一,因为普查人口高达34万,结果也算有统计显著性(Statistical Significance),但普查结果是否真地适合美国人口的特征呢?美国人是否就此可以高枕无忧地等待年迈给他们增添的幸福感呢?我个人以为未必。依我看,该普查似乎没有去除经济周期对人口群的影响。就美国人来说,85岁的人口群是在美国大危机(Great Depression)前出生,20多岁时正好是最苦的时候,人到中年时又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因为生不逢时,这代人是出了名的节俭,不光不借一分钱,而且财力储备丰厚,到了七老八十的时候,既有政府的社会安全保障,自己的小猪扑满又是沉甸甸的,自己有财力,也就不缺尊严,自我感觉比年轻时好也是可以想像的。我在想,如今的美国年轻人是及时行乐,先消费后赚钱(有的消费了以后还赚不到钱),负债累累,等到他们85岁时,感觉是否还会比他们年轻时更好呢?这群人的口袋不会象当今的老人那样鼓,政府的社安系统也不会象今天那样丰裕,要是盖洛普30年后再作一项34万美国人的普查时,又会是什么结论呢?

第二,这普查结果是否适合别的国家的人口群呢?不知同样的普查在中国会有什么结果。我也在博友中作个中国人口幸福度普查吧,海内海外地球月球上的中国人都包括在內,不涉及任何个人隐私,欢迎大家投票。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漫步记忆径,重逢浦江滨(一): 台前幕后还乡团

怀念邓鹏里老师(2014年1月4日更新)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