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中的股场人生
我一向以投资者(investor)自栩,在我看来,投资与投机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投入的资产中是否有内在价值。通俗点说,投资好比是种地,秋收时分有粮收,粮食的价值是维持生命。投机好比是买最新潮的玩物,物件本身的价值取决于它的流行度,很多时尚产品都可归入此列。
前几年牛市高昂时,人人都是股神,个个都有投资见解。朋友杰是个电脑行家,他将全家的资财都交由理财专家管理,但对我的日常操作却极感兴趣,问了一大堆问题,最后得出一个“你是投机者(speculator)”的结论。杰这么说是因为我在各类资产中到处打游击,而不是老老实实地种下股票后等着收获,在他看来,凡是打短线的都是投机,有这种想法的人不止他一个,因为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的放长线钓大鱼发大财的做法深入人心。
杰的话令我深思却不敢苟同。第一,我没巴菲特那本事,所以跟着广大人民群众一起依样画瓢学习巴大师,肯定是东施效颦。第二,股票这玩意仅是一张纸,本身没什么价值,它的价值在于它背后的人,买股票就是买它后面的人的本事。在这意义上,股票债券原材料等等等等都是人的代表证,哪天那证券后面的人变了,我投资者当然也要变,所以变来变去不等于是投机。
去年9月中旬全球金融海啸爆发,全球金融体系36小时内頻临崩溃,其中的影响不用我赘述,有趣的倒是“血染大渡河”之后各类投资投机者的形形色色。
巴式投资者一号戴维:我认识的人中最铁的巴菲特追随者是戴维。戴维曾经是我的上司,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十一月初见到他时,他兴致勃勃地大谈巴菲特哲学,如何如何研究公司的财务报表来发现财宝,说的东西我全知道,其实我在课堂上也讲过类式的陈词烂调,出于尊重,洗耳恭听,听了十分钟,不耐烦了,终于找到一个空隙,问上这么一句:“你这些年来按照巴菲特模型投资,收益率是多少?”戴维尴尬地说:“没多少”(意译:亏了)。我又问:“你最近一定去抄底了,是不是?”他脸红了,说是的。在一旁一直没吭声的老公后来问我:“这意味着什么?”“做空(short)”是我的回答。
巴式投资者二号福雷德:福雷德是退休中学教师,无儿无女无债务,享受着稳定丰厚的退休金,还刚继承了一笔财产,生活俭朴无忧,对股市一向有点兴趣,但因为数学不好,所以请理财专家管钱。因为钱源宽松,福雷德相当胆大,每次股市抄底总有他的份,至于效果怎样,我就不清楚了。也是十月中旬见到福雷德,他兴致很高,问我对股市的看法,听到我又斩仓又做空的,他脸上胸有成竹地露出一丝微妙的笑容:“我今天下午给财管打电话,两人花了两小时抄底,扫了些货……”过后老公有点沉不住气地问我:“周围的人都在做多(long),就你一个做空(short),你怎么想?”我答:“等他们都成了巴菲特,我再向他们学也不迟。至于目前嘛,现金是皇帝。”
巴式投资者三号里德:10月中旬,接到里德电话,里德是土木工程师,数学极好,他说他刚刚做了一个投资组合,让我给个意见。生米已经烧成熟饭了,我能给什么意见,只能婉转地叫他暂停追加投资,先做几个模型,如果成功的话,再用真金实银出击。做模型只是缓兵之计,意思让他别买了。里德在投资上是绝对的菜鸟,这回老公也看出名堂来了:“不妙啊,这小子素来吃光用光,怎么连他也对股市感起兴趣了,我们怎么办?”我答:“已有空仓了。”
巴式投资者四号杰:10月中旬再次见到杰时,他急不可待地来针求我意见,因为他太太是个注册会计师(CPA),也许是职业本能,闻出了股市上的血腥味,给他施加压力让他斩仓,我告诉他我的看法,他说好。十一月底再见到他时,他后悔地告诉我,他让他的财管斩仓,财管不知对他说了些什么(他已记不得了),他临时改变了主意不斩仓了,财管还劝说他补仓,不过这回他没听财管,怕回家给老婆骂。我轻叹一声气:“财管的工资有着落了。”看来杰还是舍不得出货。
巴式投资者五号泰莎:泰莎是心理学家,最近生意好得不得了,突然冒出很多金融专家来,成了她的新客户。我为她高兴,祝贺她生意兴隆,不料她一点也不开心,她说她都不敢打开她的投资报表,亏了多少她自己也不知道,她想不再投入新的资金了,可她的财管却说现在是入货的好时机,她于是就继续投入,买什么跌什么,不知无底洞什么时候到头。看来还是财管把自己的工资额驾于泰莎的投资收益之上了。时值一月,人们的信心比前两个月低了不少,至少没人自愿抄底了,但还是在“被迫”入仓。等到真地值得入市的时候,泰莎们也许就没有太多的余钱了。
巴式投资者六号南希:南希是政府工,工资不光稳定增长,福利也是一级棒,从未结过婚,也没孩子,这么些年来省吃俭用也积下不少钱,再说她也一直很稳重,常常投资政府债券和蓝筹股。南希很勤劳,对投资组合理论和历史数据等等很熟悉,也是个蛮铁的长期投资论相信者,买了什么就不动的,几十年下来,她的投资报表上的收益率都令人赏心悦目,但她不知道还有个机会成本的概念,比如她的股票如果一年内跌了25%,她还不知道,因为她这股票是15年前买的,所以看上去还是有钱赚的。去年11月份后,南希也开始沉不住气了,也许她的长线多头开始有亏损了。二月初见到她时,南希骄傲地对我说,她去年才损了15%,(卖糕的(my god),15%还算少? 她当然是拿她的组合去跟股市指数比,可是因为股指是100%股票,没有债券,所以这种比较是不正确的,再说玩股指的人输的都是客户的钱,我敢说那些基金经理自己的钱没输那么多)。
南希说她既不补仓也不出仓,听到我快刀斩乱麻式地“投机”就大吃一惊,她有点安慰自己般地说:“我一点也没出仓,因为股市反弹是早晚的事,我不想出货,万一股市反升,速度极快,就赶不上上升线了。”
我答:“只要现金在手,等到股市开始反弹再入市也不迟。”我省略了一句最要害的话,那就是股市再反弹时也是投资组合改朝换代时,我不想扫她兴。
她又补充一句:“研究证明如果你赶不上最关键几天的上升线,你会少赚……”
我答:“少赚就少赚,反正下降线时我能睡个好觉就行。”其实我没告诉她反向研究证明了假如能避开最关键几天的下降线,不光能多赚N倍,而且没有精神压力对身心健康大有好处。还有一句话我也没敢说出口,那就是谁也不能保证股市一定会在人们有生之年里反弹到原来的高点,看看日经指数就知道了。
南希似乎有点不踏实,她说:“我希望你错了。”
我说:“我也这样希望,因为如果我对的话,那情况就很麻烦了,谁也不想让经济再坏下去。”
她说:“反正新总统奥巴马(Obama)一定能解决问题的,就象1929年大危机后罗思福(Roosevelt)总统的新政(New Deal)扭转乾坤一样。”
这回我憋不住了,告诉她广大美国人民的记性真差,道琼指数(Dow Jones Index)最差的那年不是1929年,而是1937年,小罗的第二任期内,说穿了,他的新政没什么鬼用,真正带领美国经济走出大萧条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说到这里,南希的脸已变成灰色。
投资者七号莫特:莫特的投资履历比我长整整20年,他是个注册会计师(CPA),是我们华府地区海军退休基金董事会成员。莫特资格很老,早就意识到了巴菲特不是人人都能学的道理,所以他一向很能与时俱进,我们一见面总是同一个话题能扯上半天,都与投资或投机有关。10月底见到莫特时,他有点低沉,告诉我他蚀了不少钱,问题的关键是他没有及时沽出他最喜欢的几只蓝筹股。我只能说几句安慰他的话,心里有点为他惋惜,觉得莫特其实脑袋很好的,只是感情上对他喜爱的股票太执着。
投机者一号巴克利:巴克利是工程师,多年来自己理财。十月初时一见面,他就冲我大声嚷嚷:“我现在穷了,要申请政府救济金了。”我回答他:“你要是真地这么可怜,你也不会有兴致这么说了。老实交代最近有没有抄底?”巴克利说,他买了些跌得一塌糊涂的垃圾,亏了些小钱,不过只当赌博,闹着玩的,只当买彩票。我告诉他,玩得开心点。
话音刚落,自己吓了一跳,我怎么真地变成投机者了,还好这话没让杰听到。也难怪,假如我已不相信那张纸背后的人,我为什么还要投资呢?现在是乱世,假如大多数纸张背后的人都不值得我信任,那我也只好投机闹着玩了,只要企业管理阶层一心发快财地竭泽而渔,投资者有什么理由要放长线去信任吃里扒外的人? 这就是现在常听到的所谓“信心危机。”
投机者二号简:简是我和老公的瑜珈老师,闲钱颇多,见股市江河日下,一路买进一大堆最垃圾的股票,一有钱赚就放,11月中旬时已赚了千把块钱,问题是她手上还拽着25只金融股,期待着大选后奥巴马制造点奇迹,让她手上的垃圾股翻一番。老公听了直摇头,小声对我说:“这纯粹是瞎胡闹,小打小闹玩玩无妨,弄25只垃圾股,不把手弄脏也难。”
旁观者一号塔塔:塔塔之所以是旁观者,倒不是因为她高瞻远瞩,事先预计到熊市,而是因为她炒股多年,最爱抄底,但每次总抓到“空中落下的飞刀”,买啥跌啥,就是90年代的大牛市也与塔塔无缘,所以塔塔一气之下,洗尽铅华,还告诫所有投资投机者,总有一天,不听她话的大家连底裤都会蚀掉。股市在去年11月跌入新低。次日就接到塔塔的电话,语调中藏着点幸灾乐祸的窃喜,说了两句你好我好之后,听说我要出门旅行,她马上急不可耐地切入正题:“你不是股市上输掉好多钱吗?怎么还(有钱)出去?”这个强势的塔塔就是这样,最爱看人倒霉,什么事都爱做福尔莫思瞎推理,而且自信心爆棚,问也不问就下结论。心里免不了觉得塔塔这人真TMD有点缺德,即便人家真地输了钱,有什么值得她高兴的,难道她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嘛。我有点不爽:“我有跟你说我输很多钱吗?”这下轮到她语塞,讪讪地说了声:“哦,道琼跌得很厉害,我想你也肯定……”我也不客气地说:“没你想象得这么糟,谢谢关心。”没了幸灾乐祸的乐趣,塔塔说话也低了八度,再说下去,她也发愁,手上这些现金根本赚不到钱,我就告诉她有现金就是好事,至少可以保持宠辱不惊。
见风使舵的我自己--我一向不喜欢在玩的时候谈严肃的话题,写博文属于好玩,赚钱炒股属严肃话题之列。等到我也谈起股票,这现象本身意味着什么? 嘿嘿。上次在牛楼里谈股票是2007年5月24日,文章大意是股市运行的单向惯性(股指当时处上升通道)及封顶的种种迹象云云。现在回头看看,道琼指数那天收市值是13441.13,约五个月后道琼指数升至最高点,10月9日收市14164.53,约5%的涨幅,之后就七歪八拐地江河日下了。今天我又谈股票了,说的是不要抄底,这是不是意味着再过五个月道琼就见底了呢?小的当然不敢瞎说。只是近来没遇见任何自称向巴菲特同志学习的人,看来做空的人该收手了,不过这不等于可以放心做多,因为还没有听到太多人敢取笑巴菲特。记得上回股市大转向的前夕,华尔街 (Wall Street)的后起之秀中嘲笑巴菲特“老八路碰到新问题”者大有人在,现在太安静了,耐心等待吧。
综上所述,美国绝大多数人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投资者,真是因为有将“长期投资一定增值”当作信条的“投资者”,才使企业和金融体系日增夜长的腐化成为可能,人们辛辛苦苦赚来的劳动所得才乖乖地落入那些充其量也不过是个推销员的“理财专家”手中,这些推销员再一转手将钱纳入金融体系,于是成全了金融机构的“三合一”:牛市时,第一是(金融)公司赚钱;第二是理财专家赚钱;第三才是投资者赚钱。熊市时的唯一是投资者亏钱。公司和理财专家继续赚钱,除非投资者炒了他们的鱿鱼。建议每个投资者都武装自己,自己理好自己的财,没有专业知识,可以学,要是连自己也不相信,又有什么理由要去相信那些才培训了N个月的推销员呢?
股市狂想曲仍在继续上演,其中的起伏迭荡,反映着金融海啸劫后余生的人们内心的荣辱兴衰,影响着千家万户的油盐米柴。在这动荡时期,祈望陷入困境的人们能早日脱离苦难,但愿这个世界能从发快财的海市蜃楼中尽快回归现实,脚踏实地地建立一个国际经济的新次序。©H.L.Glennie
前几年牛市高昂时,人人都是股神,个个都有投资见解。朋友杰是个电脑行家,他将全家的资财都交由理财专家管理,但对我的日常操作却极感兴趣,问了一大堆问题,最后得出一个“你是投机者(speculator)”的结论。杰这么说是因为我在各类资产中到处打游击,而不是老老实实地种下股票后等着收获,在他看来,凡是打短线的都是投机,有这种想法的人不止他一个,因为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的放长线钓大鱼发大财的做法深入人心。
杰的话令我深思却不敢苟同。第一,我没巴菲特那本事,所以跟着广大人民群众一起依样画瓢学习巴大师,肯定是东施效颦。第二,股票这玩意仅是一张纸,本身没什么价值,它的价值在于它背后的人,买股票就是买它后面的人的本事。在这意义上,股票债券原材料等等等等都是人的代表证,哪天那证券后面的人变了,我投资者当然也要变,所以变来变去不等于是投机。
去年9月中旬全球金融海啸爆发,全球金融体系36小时内頻临崩溃,其中的影响不用我赘述,有趣的倒是“血染大渡河”之后各类投资投机者的形形色色。
巴式投资者一号戴维:我认识的人中最铁的巴菲特追随者是戴维。戴维曾经是我的上司,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十一月初见到他时,他兴致勃勃地大谈巴菲特哲学,如何如何研究公司的财务报表来发现财宝,说的东西我全知道,其实我在课堂上也讲过类式的陈词烂调,出于尊重,洗耳恭听,听了十分钟,不耐烦了,终于找到一个空隙,问上这么一句:“你这些年来按照巴菲特模型投资,收益率是多少?”戴维尴尬地说:“没多少”(意译:亏了)。我又问:“你最近一定去抄底了,是不是?”他脸红了,说是的。在一旁一直没吭声的老公后来问我:“这意味着什么?”“做空(short)”是我的回答。
巴式投资者二号福雷德:福雷德是退休中学教师,无儿无女无债务,享受着稳定丰厚的退休金,还刚继承了一笔财产,生活俭朴无忧,对股市一向有点兴趣,但因为数学不好,所以请理财专家管钱。因为钱源宽松,福雷德相当胆大,每次股市抄底总有他的份,至于效果怎样,我就不清楚了。也是十月中旬见到福雷德,他兴致很高,问我对股市的看法,听到我又斩仓又做空的,他脸上胸有成竹地露出一丝微妙的笑容:“我今天下午给财管打电话,两人花了两小时抄底,扫了些货……”过后老公有点沉不住气地问我:“周围的人都在做多(long),就你一个做空(short),你怎么想?”我答:“等他们都成了巴菲特,我再向他们学也不迟。至于目前嘛,现金是皇帝。”
巴式投资者三号里德:10月中旬,接到里德电话,里德是土木工程师,数学极好,他说他刚刚做了一个投资组合,让我给个意见。生米已经烧成熟饭了,我能给什么意见,只能婉转地叫他暂停追加投资,先做几个模型,如果成功的话,再用真金实银出击。做模型只是缓兵之计,意思让他别买了。里德在投资上是绝对的菜鸟,这回老公也看出名堂来了:“不妙啊,这小子素来吃光用光,怎么连他也对股市感起兴趣了,我们怎么办?”我答:“已有空仓了。”
巴式投资者四号杰:10月中旬再次见到杰时,他急不可待地来针求我意见,因为他太太是个注册会计师(CPA),也许是职业本能,闻出了股市上的血腥味,给他施加压力让他斩仓,我告诉他我的看法,他说好。十一月底再见到他时,他后悔地告诉我,他让他的财管斩仓,财管不知对他说了些什么(他已记不得了),他临时改变了主意不斩仓了,财管还劝说他补仓,不过这回他没听财管,怕回家给老婆骂。我轻叹一声气:“财管的工资有着落了。”看来杰还是舍不得出货。
巴式投资者五号泰莎:泰莎是心理学家,最近生意好得不得了,突然冒出很多金融专家来,成了她的新客户。我为她高兴,祝贺她生意兴隆,不料她一点也不开心,她说她都不敢打开她的投资报表,亏了多少她自己也不知道,她想不再投入新的资金了,可她的财管却说现在是入货的好时机,她于是就继续投入,买什么跌什么,不知无底洞什么时候到头。看来还是财管把自己的工资额驾于泰莎的投资收益之上了。时值一月,人们的信心比前两个月低了不少,至少没人自愿抄底了,但还是在“被迫”入仓。等到真地值得入市的时候,泰莎们也许就没有太多的余钱了。
巴式投资者六号南希:南希是政府工,工资不光稳定增长,福利也是一级棒,从未结过婚,也没孩子,这么些年来省吃俭用也积下不少钱,再说她也一直很稳重,常常投资政府债券和蓝筹股。南希很勤劳,对投资组合理论和历史数据等等很熟悉,也是个蛮铁的长期投资论相信者,买了什么就不动的,几十年下来,她的投资报表上的收益率都令人赏心悦目,但她不知道还有个机会成本的概念,比如她的股票如果一年内跌了25%,她还不知道,因为她这股票是15年前买的,所以看上去还是有钱赚的。去年11月份后,南希也开始沉不住气了,也许她的长线多头开始有亏损了。二月初见到她时,南希骄傲地对我说,她去年才损了15%,(卖糕的(my god),15%还算少? 她当然是拿她的组合去跟股市指数比,可是因为股指是100%股票,没有债券,所以这种比较是不正确的,再说玩股指的人输的都是客户的钱,我敢说那些基金经理自己的钱没输那么多)。
南希说她既不补仓也不出仓,听到我快刀斩乱麻式地“投机”就大吃一惊,她有点安慰自己般地说:“我一点也没出仓,因为股市反弹是早晚的事,我不想出货,万一股市反升,速度极快,就赶不上上升线了。”
我答:“只要现金在手,等到股市开始反弹再入市也不迟。”我省略了一句最要害的话,那就是股市再反弹时也是投资组合改朝换代时,我不想扫她兴。
她又补充一句:“研究证明如果你赶不上最关键几天的上升线,你会少赚……”
我答:“少赚就少赚,反正下降线时我能睡个好觉就行。”其实我没告诉她反向研究证明了假如能避开最关键几天的下降线,不光能多赚N倍,而且没有精神压力对身心健康大有好处。还有一句话我也没敢说出口,那就是谁也不能保证股市一定会在人们有生之年里反弹到原来的高点,看看日经指数就知道了。
南希似乎有点不踏实,她说:“我希望你错了。”
我说:“我也这样希望,因为如果我对的话,那情况就很麻烦了,谁也不想让经济再坏下去。”
她说:“反正新总统奥巴马(Obama)一定能解决问题的,就象1929年大危机后罗思福(Roosevelt)总统的新政(New Deal)扭转乾坤一样。”
这回我憋不住了,告诉她广大美国人民的记性真差,道琼指数(Dow Jones Index)最差的那年不是1929年,而是1937年,小罗的第二任期内,说穿了,他的新政没什么鬼用,真正带领美国经济走出大萧条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说到这里,南希的脸已变成灰色。
投资者七号莫特:莫特的投资履历比我长整整20年,他是个注册会计师(CPA),是我们华府地区海军退休基金董事会成员。莫特资格很老,早就意识到了巴菲特不是人人都能学的道理,所以他一向很能与时俱进,我们一见面总是同一个话题能扯上半天,都与投资或投机有关。10月底见到莫特时,他有点低沉,告诉我他蚀了不少钱,问题的关键是他没有及时沽出他最喜欢的几只蓝筹股。我只能说几句安慰他的话,心里有点为他惋惜,觉得莫特其实脑袋很好的,只是感情上对他喜爱的股票太执着。
投机者一号巴克利:巴克利是工程师,多年来自己理财。十月初时一见面,他就冲我大声嚷嚷:“我现在穷了,要申请政府救济金了。”我回答他:“你要是真地这么可怜,你也不会有兴致这么说了。老实交代最近有没有抄底?”巴克利说,他买了些跌得一塌糊涂的垃圾,亏了些小钱,不过只当赌博,闹着玩的,只当买彩票。我告诉他,玩得开心点。
话音刚落,自己吓了一跳,我怎么真地变成投机者了,还好这话没让杰听到。也难怪,假如我已不相信那张纸背后的人,我为什么还要投资呢?现在是乱世,假如大多数纸张背后的人都不值得我信任,那我也只好投机闹着玩了,只要企业管理阶层一心发快财地竭泽而渔,投资者有什么理由要放长线去信任吃里扒外的人? 这就是现在常听到的所谓“信心危机。”
投机者二号简:简是我和老公的瑜珈老师,闲钱颇多,见股市江河日下,一路买进一大堆最垃圾的股票,一有钱赚就放,11月中旬时已赚了千把块钱,问题是她手上还拽着25只金融股,期待着大选后奥巴马制造点奇迹,让她手上的垃圾股翻一番。老公听了直摇头,小声对我说:“这纯粹是瞎胡闹,小打小闹玩玩无妨,弄25只垃圾股,不把手弄脏也难。”
旁观者一号塔塔:塔塔之所以是旁观者,倒不是因为她高瞻远瞩,事先预计到熊市,而是因为她炒股多年,最爱抄底,但每次总抓到“空中落下的飞刀”,买啥跌啥,就是90年代的大牛市也与塔塔无缘,所以塔塔一气之下,洗尽铅华,还告诫所有投资投机者,总有一天,不听她话的大家连底裤都会蚀掉。股市在去年11月跌入新低。次日就接到塔塔的电话,语调中藏着点幸灾乐祸的窃喜,说了两句你好我好之后,听说我要出门旅行,她马上急不可耐地切入正题:“你不是股市上输掉好多钱吗?怎么还(有钱)出去?”这个强势的塔塔就是这样,最爱看人倒霉,什么事都爱做福尔莫思瞎推理,而且自信心爆棚,问也不问就下结论。心里免不了觉得塔塔这人真TMD有点缺德,即便人家真地输了钱,有什么值得她高兴的,难道她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嘛。我有点不爽:“我有跟你说我输很多钱吗?”这下轮到她语塞,讪讪地说了声:“哦,道琼跌得很厉害,我想你也肯定……”我也不客气地说:“没你想象得这么糟,谢谢关心。”没了幸灾乐祸的乐趣,塔塔说话也低了八度,再说下去,她也发愁,手上这些现金根本赚不到钱,我就告诉她有现金就是好事,至少可以保持宠辱不惊。
见风使舵的我自己--我一向不喜欢在玩的时候谈严肃的话题,写博文属于好玩,赚钱炒股属严肃话题之列。等到我也谈起股票,这现象本身意味着什么? 嘿嘿。上次在牛楼里谈股票是2007年5月24日,文章大意是股市运行的单向惯性(股指当时处上升通道)及封顶的种种迹象云云。现在回头看看,道琼指数那天收市值是13441.13,约五个月后道琼指数升至最高点,10月9日收市14164.53,约5%的涨幅,之后就七歪八拐地江河日下了。今天我又谈股票了,说的是不要抄底,这是不是意味着再过五个月道琼就见底了呢?小的当然不敢瞎说。只是近来没遇见任何自称向巴菲特同志学习的人,看来做空的人该收手了,不过这不等于可以放心做多,因为还没有听到太多人敢取笑巴菲特。记得上回股市大转向的前夕,华尔街 (Wall Street)的后起之秀中嘲笑巴菲特“老八路碰到新问题”者大有人在,现在太安静了,耐心等待吧。
综上所述,美国绝大多数人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投资者,真是因为有将“长期投资一定增值”当作信条的“投资者”,才使企业和金融体系日增夜长的腐化成为可能,人们辛辛苦苦赚来的劳动所得才乖乖地落入那些充其量也不过是个推销员的“理财专家”手中,这些推销员再一转手将钱纳入金融体系,于是成全了金融机构的“三合一”:牛市时,第一是(金融)公司赚钱;第二是理财专家赚钱;第三才是投资者赚钱。熊市时的唯一是投资者亏钱。公司和理财专家继续赚钱,除非投资者炒了他们的鱿鱼。建议每个投资者都武装自己,自己理好自己的财,没有专业知识,可以学,要是连自己也不相信,又有什么理由要去相信那些才培训了N个月的推销员呢?
股市狂想曲仍在继续上演,其中的起伏迭荡,反映着金融海啸劫后余生的人们内心的荣辱兴衰,影响着千家万户的油盐米柴。在这动荡时期,祈望陷入困境的人们能早日脱离苦难,但愿这个世界能从发快财的海市蜃楼中尽快回归现实,脚踏实地地建立一个国际经济的新次序。©H.L.Glennie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