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餐桌上的乡愁味

敏姐姐对我博客上的懒人烧菜一栏赞扬和批评交织,赞扬我是因为我的菜简单易做且有特色,也就是说别的地方没见过,批评我的原因居然与赞扬的原因同出一辙,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她说她搞不清楚我烧的菜是在忽悠看客的视线还是真的可口,所用原料国内根本买不到,所以也无从考察我烧菜的水平究竟如何。想来她说的话真的很有道理,呵呵。我老实交待吧,根据我的观察,我烧的菜捧场客男人多过女人,这样算来,对敏姐姐来说,我烧的菜可以归入忽悠一档。这次回故乡,有自知之明的我于是不敢在各路高手面前班门弄斧,只吃不烧,下面晒出来的小菜都是有案可稽有据可查有料可寻,至于大师傅水平如何,就属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范畴了。


最好吃的菜不用说当然是敏姐姐烧的,人家说宁波籍的女人能干,里里外外一把手,烧菜引客口水流,这话一点不错。敏姐姐烧了几款我最爱吃的小菜,解馋之余,也了一番乡愁。清炒豆苗炒得碧绿鲜嫩,象玉盘中的翡翠、春天里的柳荫。



清蒸大闸蟹鲜美肉肥,佐料美味,不愧是江南秋水逼红时的娇艳。


水芹菜炒豆腐干一向是我的最爱,平常吃不到,这回吃得味道美呆了。知我者,敏姐姐也!


再来一个平时吃不到的怀旧菜:油面筋炒茭白毛豆。乡愁啊乡愁,尽在这儿时寻常的滋味中。游子啊游女,改不了的还是那胃口。



这次回上海,专门挑那些小时候的口味,比如清蒸小黄鱼,清炒虾仁,酒香草头,最过瘾的是吃带皮炒的牛蛙,没出息的我呀,菜一上来就来了个席捲飓风,等到想起拍照,菜已经进入胃袋了,只好上一张小餐厅的照片,别看它小啊,里面的师傅可是一流的啊,人家以前是大名鼎鼎的“沈记靓汤”的大厨,上海滩上那些会吃的食客一早就瞄上这儿了,这里天天门庭若市,到周末门口排站队等的人耐心好到叫你心跳,赶紧要加快吃以便让座,要不然背脊开始发烫,良心过不去。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店堂太小且不设雅座,我这年纪的人碰到烟民吞云吐雾,心里就直咕叨本次二手烟的吸入量会造成N次方损失。


在上海时家乡菜吃得意犹未尽,到广州后继续“奋斗”。此次在广州最大的惊喜是与30年未见面的周妹妹欢聚。周妹妹虽说是实实足足的上海人,但在羊城20几年,广州城里哪家上海餐馆好,心里一目了然,我们去了“流金岁月”。餐厅的环境和气氛一流,外面没人排队,里边有无烟席,让我们姊妹俩笃悠悠地美餐一顿,痛痛快快聊那往日的三十年,从儿时的鸡毛菜聊到复旦的青青芳草地;从青春的笑靥聊到此去经年后的重逢,当中跨越的是曾经沧海之水⋯⋯那一天是国际对称日:2011年11月2日。周妹妹是文雅之人,每上一个菜,她都会欣赏一番再动筷,这就提醒了我拍照正是时候。第一个是怀旧菜,只要你是上海人,我不说你也猜得出是什么菜,当然是鸡毛菜啦,外加油面筋。此菜口感一流,很清爽。


第二个还是怀旧菜,红烧划水,也就是青鱼的鱼尾巴,味道鲜美可口,质感柔润,美中不足的是鱼肉太多,鱼尾部的长划水太少,仅三俩根,很纳闷其余的划水都到啥地方去了?看来这餐厅里有个很喜欢吃划水的赤佬,把最好的划水偷吃了,拿这鱼尾巴来冒充金刚砖,美其名曰“划水”,骗骗老广东和外国人还说得过去,可阿拉两个是上海人,好歹也都算家庭煮妇,格能做就有点亏待老乡。


下面一个是日思夜想梦牵魂萦的怀旧菜:荠菜豆腐羹。小时候天寒地冻那阵,一端起那滚烫的荠菜豆腐羹,看著绿油油的荠菜碎叶里裹著白玉般的嫩豆腐,上面漂浮著几丝粉红色的肉丝,心里就一阵温暖,那静静的碗让我想起夏日荷塘里一片碧绿中盛开的荷花和莲花,粉红色、洁白色⋯⋯那冒著热气的羹一下肚,本来冻僵了的手就恢复知觉⋯⋯长大后,每次一有机会就绝不放过叫荠菜豆腐羹,可每一次都觉得走味,原因是此菜的比例发生变化,现在的荠菜豆腐羹荠菜少得象葱花洒在白色的汤上,肉丝的比例大大增加。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对此菜的期望太高了,失望势在必行。这家的荠菜还算多的,但不如以前那样多。



难得回上海一次,朋友们很热情,请我吃饭,所以我也秀秀几个高级菜,跟上时代推陈出新的步伐,不能老是在怀旧上原地踏步。上海滩上新开的高级菜当属华尔道夫(Waldorf Astoria)酒店,酒店设于外滩原东风饭店旧址,我小学到中学的
“原配”曹俊在酒店做财务总裁,我跟著借了大光,由他做东,我尝到五星级酒店大厨的手艺。



第一道冷盘拼盘一上来就先声夺人,那色彩和造型非常悦目,象一幅色彩鲜艳雅致的日本画。


接著重头戏纷纷出笼,有鲍鱼海参、石斑鱼、大闸蟹等很多丰富多彩美味可口的佳肴,我不一一例举了,秀两张代表一下:


那里的甜品我很喜欢,一是造型好看,二是口味清爽,三是营养搭配合理,所以在此也晒一张:


怀旧和与时俱进都做到了,我家阿姐带我去尝尝别具一格的广式农家菜。餐厅叫天鹅山庄,设在一个独成一体的高坡上,称为山庄名至实归。




餐厅有大堂,也有一个个单间,道地的农家气氛和装饰,每个单间内都有独立厕所,进出口一条龙服务。


这家最好吃的两个菜都是辣的,一个是水煮鱼,浓红的花椒飘在洁白的鱼片上,伴以碧绿的葱花,一看就味蕾大开,色感也好,象春天农家园里的百花似锦。


还有一个是辣椒塞肉,也是超级好吃,这辣椒辣得很鲜,很容易吃上瘾,等到发觉,舌头已经辣得说不出话,只好相互对看傻笑。这哪会是什么广东农家菜啊,分明是川菜系的。


经常在外边餐厅里折腾,那胃开始提意见了,喜欢节约的妈妈乘热打铁,狠狠地劝说我回家自己烧了吃,最令我说不了“不”字的一招是,我妈说我现在厨艺大有长进,烧菜超好吃,没办法啦,再不听老妈话,就太不够朋友了。妈妈还有更诱人的一招,自从爸爸入住护老院后,妈妈实现了她多年来的梦想:自己在院子里种菜。她手气也好得很,菜到了她手里,都长得郁郁葱葱的,她一年吃的菜差不多都是她亲手种的,又健康又环保。很多时候她还有菜多,到处拿去分送给邻居和朋友。


我们娘俩在家吃的时候,妈妈总是从“地里”摘些自种的菜,这季种的是番薯叶,现摘现炒,味道美呆了。这是妈妈炒的番薯叶菜,吃了打耳光不放。



荤菜我来烧,秀一款姜葱炒田鸡,自觉味道不错。黄婆炒菜,自炒自爱,反正高手都不在我面前,不算班门弄

一桌桌的美味尝到差不多时,也是告别亲友远渡重洋之际,那一桌桌的乡愁味呀,带著朋友的心意和家人的情爱,乘著我的记忆,跟我回到大洋彼岸的家。

祝各位亲、友、明粉暗丝、偶经此地的潜水员新年快乐、合家幸福、龙年龙体康健、龙心欢愉、龙眉舒展、龙眼闪亮、龙颜欢笑、龙嘴甜蜜、龙财广进、龙位高升、龙业兴旺、龙华富贵!
牛娃娃即将远行,期间上网可能不便,所有评论留言容后回复。
感谢来访和支持,返程后再回访诸位。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漫步记忆径,重逢浦江滨(一): 台前幕后还乡团

怀念邓鹏里老师(2014年1月4日更新)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