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会(一):孩提时代的笑影


 
时下全国盛行同学会,好坏各异,褒贬不一。我自中学毕业以来,素来是同学会同事会五花八门会的积极分子,凡有邀请,一概来者不拒,踊跃投入,每次总是尽兴而归,一点也没有《中国式离婚》里女主角林小枫那种不爽的感觉。唯一没有尝试过的是不邀自来,什么时候有机会还真想试试,一定很刺激!

记忆中第一次同学会是向明老三班的同学在虹口公园的聚会,那时我还在复旦大学边啃马克思的《资本论》边念“New Concept”。聚会由我班的头号老干部曹俊发起, 来了一伙后来成为各行各业的状元:有精神科医生的王飚,石油化工大王徐惠康,税务内掌柜梁建芬,药学专家兼数位青梅帅哥们心目中的竹马MM王洁,名牌校长大人兼老班主任女婿的李小华,老领导兼机电专家再兼国家级战略性投资大腕曹俊,再有就是小妹牛娃娃,真名连辉,因一贯太过贪玩没成什么器或气候。

大家一见面就是嘻嘻哈哈没个停,具体谈了些什么,我说实话已记不清了,记住的是当时的气氛,我的拖鼻涕时代的朋友们的音容笑貌,还有就是我当时内心的感觉。

我们这几个人算算认历(认识的历史),也三十年有余四十年不足,要是在旧社会,没准我们都成了爷爷奶奶了呐。(说笑的,绝对没有意思说咱老。)在这伙人当中,曹俊、王洁和我仨算是“原配”。我们从长三小学一四班开始,再转校进入立新小学三一班,然后一起入向明中学中一三班,后在分班时又一块儿进入中三四班,做个小统计,我们一共转了四个班,变了三个校,换了N个班主任老师:

1。一四班至二四班时家住淮海路和合坊的程燕珍老师。程老师戴着厚厚的眼镜,有点须眉之气。曾经因为我和黄建芬打架关过我晚学。想想自己还真够“流氓”的,居然会打架。不过程老师仅关我一人也有欠公平,打架这事没有两个人打不起来。她非常喜欢曹俊。有一次大家排队军训,少了一个哨子,有先见之明的曹俊将自己口袋里备好的哨子拿出来,献给组织了,程老师要大家向老曹学习。老曹出师大捷,以后也平步青云,官运亨通,势不可当,此是后话。

2。三一班大章老师至家住林春坊的丁老师。这是两个脾气很好的老好人。学生之间有冲突去找她们时,她们总是慢条斯理地大讲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任凭冲突双方当着她们的面继续车轮大战。

3。四一班的詹慧芬老师。詹老师非常有魄力,碰到她独裁起来,她说一谁也不敢说二。詹老师善长搞军训,每天逼着我这懒虫黎明即起,晨跑不已。

4。五一班的张燕华老师,人长得漂亮,声音也好听,唯一不好的地方是与我贴错门神,每当选什么积极分子之类的事,即使票数相同她也都会以名额有限为由将我转入另册。再加上我那笨老爸告诉她我在家很少做家务,张老师于是又在“名额有限”的武器上多了一份免费炮弹。

6。六一班至七一班刘尚德老师,也就是李小华的岳母。刘老师是语文老师,写得一手好字,对我们很严格。我一直是蛮想讨她欢喜的,可惜她更喜欢我姐姐,让我吃不少醋。她告诉我姐姐,说“这孩子”(指鄙人)自尊心非常强,但又挺自由散漫。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自己当时一定是很“愤青”的。后来读了大学后,借李小华之光,与其他同党们一起去刘老师家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那时候再看刘老师,就觉得她很慈眉善目。

7。中一三班程燕燕老师,人挺漂亮的,是我的贵人。一入向明中学,我的风水不知为何突然好起来,就好象是经历了漫长黑暗的中世纪之后突然迎来了光辉灿烂的文艺复兴那样。我从黎民小百姓升级到仅比委座红团委员曹俊低两级的水平,这都归功于程老师。这人逢知己巧遇伯乐的欢喜真是语言难以形容的。要不是程老师慧眼,咱可能一辈子要在“愤”字里打转,从“愤少(年)”到“愤青”(那时好象叫拉三)再到不合时宜的“愤老”,后果不堪设想。向程老师致敬!

8。中一三班至中三三班的孙宝妹老师。孙老师是我的恩师,她是政治老师,当年那政治课呀,就是请汤姆汉克斯(Tom Hanks)来讲也没人会要听。可孙老师硬是用一个个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和故事将物质决定精神的辩证唯物论印在我的脑子里。她上课时的精彩度绝不会亚于中世纪的辩证论大师阿贝拉(就是那个有名的法国梁山伯Abelard,他在巴黎圣母院里讲起课来永远是高堂满座,他更为人知的是他的爱情故事,法国的祝英台是爱洛伊丝Heloise)。就是现在我和美国人民辩论起全球同化和自由贸易等问题时还在用孙老师教的辩证论和一分为二法,绝对稳操胜劵,不过我早已抛弃了唯物论。除了上课好之外,她还带着我们学工学农学军,让我们经历了许许多多融入社会的活动。在这方面,她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如果拿现在的标准来看,许多同学会觉得她太左,也会认为我们那时书读得太少,蹉跎了青春,可我内心总是对这段经历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因为那是生活之课,是性格铸造(Character Building)之课,内容可能左了一点,可方式与美国现今的童子军(Boys Scout)或外展训练营(Outward Bound)没什么两样。吃苦耐牢,屡败屡战,百折不挠实在是一种很难得的品质。我们当年三班的课外活动数下来够写一本书,精彩片断有:高桥学军凌晨解救遭“绑架”的孙老师;浦东学农挑担走独木桥;野营拉练去青浦;学清洁工人去卢湾区清洁管理站拉粪车;闸北公园纪念先烈之后吃棒冰挨批;公交公司48路虹桥路尾站洗公交车;曹俊和李小华轮流踩黄鱼车载着王洁、梁建芬和我一起去西郊盲人学校搞社会调查遭拒……

9。中三四班俞伟慧老师。俞老师不光漂亮,心也年轻,说话用词都挺有前卫意识,拿现在的时髦话说叫“酷”。因为“酷”,我们这些还有点“愤青”情节的人不得不乖乖地称臣。去年在杨玮莉家聚会时,从网络视频上见到俞老师,老师依旧风采当年,真是难得。

10。中四四班姚祖芬老师。姚老师教化学是挺棒的,具备一种雷厉风行的风格。记得她常对我们说:“你们已是20岁的人了,应该。。。。”大家总是大笑,因为她说的不光是虚岁,而且还是小月生人伸长了脖子连头带尾硬套进去的虚岁。20岁在那时显得很大很不可思议,如今却是,唉,逝者如斯乎。

经历了这么多的星移斗转南征北战,我们三个“原配”还是矢志不渝地“相互追随”了整整18年,这么多年头在旧社会够一个小孩子长大成亲了,要是这不叫“棒打不散”,辞典里就不会有“原配”两字。李小华、王飚和徐惠康则是俺们的“继配”,他们是我们到了立新小学以后喜新不厌旧的结果。算算年份也有16年了,16个春秋在旧社会也够一个小孩长大到提亲的年龄了。梁建芬是俺们的“藕断丝连”,咱们从长三小学开始一直到向明中学在一起好好的,都怪那金山寺里的法海和尚,无端地将咱们“分离”了。不过在我们的心目中,梁建芬永远是我们的栋梁人物。什么聚会活动少了梁建芬,就会黯然失色。

第一次聚会时一进入虹口公园的餐厅,男生们就争相买饭购菜,女生们则张罗着占据和清理桌椅(那时餐厅还是大锅饭制度,没人清理桌椅)。我们大部分时候都在谈小时候的往事,笑声层出不穷,当时只觉得大家同窗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这么畅所欲言,以前对这些帅哥们的理解真是太少了,悔之晚矣,唉!

1994年及96年我回上海时再与上述各位同党聚过,另外还有李诚和杨磊。一眨眼功夫,当年的小不点朋友都成了社会上挑大梁的大人物。曹俊当时是机电系统的大腕,很有力升,为现在的巨无霸大力升地位作好了铺垫。李小华是当时重点中学敬业中学的校长,想当年校长能叫出俺名字的时候,感觉就象是受到毛主席接见那样幸福,可见李小华的威力了。梁建芬当时是税务局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是个很重要的忙人,席间电话响个没停,好些是上峰来自首都的急电。王洁是制药厂的骨干,96年那次聚会她没来,因为刚刚喜得贵子。王飚那时已是上海精神病总院的大医生了,说话还跟以前一样冷面滑稽,他讲了许多让人捧腹的事,大家哄堂大笑,他自己却不笑。96年那次聚会时他也喜得贵子。徐惠康那时是上海石化的工程师,小时候害羞的他此时谈笑风生间充满了自信,俏皮话说了没停。大家都说他有一个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太太,聪明漂亮温柔,人人称羡,徐惠康噱头好得没话说了。李诚是我小时候楼上的邻居,曾在立新小学时与我同过班,她当时在市电话局工作。杨磊当时是上海隧道公司的骨干,他衣着时髦,唱卡拉OK极棒。

那两次聚会时大家都比以前皮厚了一寸,互相调侃,玩笑喧闹不绝于耳。其中一个节目是拍“老搭档”合影。大家先是哄曹俊与王洁来张“俊男美女”照,那张照片拍得真神,比青梅还青,比竹马还足。梁建芬与李小华来了两张“玉女金童”照,两人笑语盈盈,不胜欢喜。我和曹俊拍了一张“正副两手”照,原因是老曹是班里的头,我则是他的副手,俗称排副。王飚与李诚拍了张“欢天喜地”照,李诚笑得合不拢嘴,眼睛笑成个大月牙湾,幸福哪!王飚则稍含蓄点,眯眯笑,甜蜜蜜。接着是梁建芬和王飚的合影,一站一坐,绝对摆的是艺术款。王洁与王飚也拍了一张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双王照”。最后是我和李小华两人的“不知缘由”照。至今翻看这些照片都能让我笑好一阵。不知怎么搞的,闹了半天,徐惠康这家伙一张两人合影的玉照都找不着,居然让他蒙混过关溜之大吉,下回聚会再放过他,我就不姓牛了。

还有一个很过瘾的节目就是在卡拉OK时集体唱《沙家浜》里的智斗。那次曹俊的女儿和李小华的儿子也来助阵。一开始大家还左退右让的不肯唱,接着我毛遂自荐唱阿庆嫂,王飚被大家选为刁德一,杨磊演胡传魁,我们仨手拿麦克风,很快进入角色。没料到,唱到中段时,所有的人都加入唱段,从三人唱变成了大合唱,效果还真嘭嘭响呐!绝对胜过小时候看过的《交响音乐沙家浜》。每个人都过足了瘾!最让我开心的是曹俊那可爱的女儿扬起她那一对弯弯柳眉和笑眼对我说:“你怎么唱得这么好。”听到小孩子的表扬比中六合彩还高兴。

无论到哪里,我总是很怀念在三班的时光,那里有我许多的欢笑与回忆。去年我生病躺在医院病床上的时候,在麻药催眠下梦见的都是三班时候的同学和往事,真是冥冥中缘分的苏醒。今后我会陆续录下我们当年的点点记忆和片片云彩。

后记:因技术问题我无法在文章里插图,与此文有关的照片都在“同学会老搭挡”册里。有兴趣者可以下述步骤看册:

1。在主页(网址是http://blog.sina.com.cn/lianhui168的标题下的内容一栏(绿色背景黄色字体)上点击“我的册”。

2。点击“同学会老搭挡”册。

3。点击具体照片。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漫步记忆径,重逢浦江滨(一): 台前幕后还乡团

怀念邓鹏里老师(2014年1月4日更新)

孩子